刍议教育信息化历程及对教学影响的研究

【摘  要】对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结合的过程、内容进行阐述,探讨了不同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程度、在教育中的地位及对教学影响的认识,克服以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强调教育信息化将为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以及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保证。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信息化  教学  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源自美国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9月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宗旨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列入到该计划中。之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致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视计算机为一种独特的对象,专门开设计算机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编程、计算机文化、问题解决以及应用软件或工具等素养;第二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传统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三阶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开始实施。第四阶段, 教育传媒模式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上述历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在不同阶段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1、计算机素养的培养。人们普遍认识到,在学校教育目标中,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学校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素养课。在这一阶段, 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特的东西来看待的,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

2、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将计算机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因而,要用计算机来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强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或教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

3、课程改革。教育研究表明,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等素质。这些要求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认识产生新的变化。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使用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

 4、全方位教学改革。随着信息传递工具的改变,整个信息传递模式的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将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阅读写作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必将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革。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当然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旧教育思想,即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校观。

二、教育信息化将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应用在教育中,可以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因而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成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教育信息化在高校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也叫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当时的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也叫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阶段,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强调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助自学、讨论答疑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也叫IITC(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是更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问题,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及教学、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信息化将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和新技术为丰富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的出现使知识的联结由线性的变成网状的,由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写作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等,以及图文、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四、教育信息化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五、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学生领会教师,学生单独作业,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所讲授的内容陈旧及文化的单一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极大的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它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教育观念的不断涌现的状况。

实践中,教育信息化因在形式上具有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育写板书,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等效果,因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也成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但仅仅用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计算机和网络化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中,计算机是教师的同事,象铅笔一样,了无痕迹地结合在教学中。学生也不是为了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是在产生需要时自发地学习所需知道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为网络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人们的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以及终身教育的愿望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总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它将会大大改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

 

推荐访问:刍议 教育信息化 历程 影响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