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东南的起源

[摘要]由于中国东南水上人家疍家人的活动,早在石器时代就建立了环中国海交通网络,汉晋之时朝廷使者对东南亚的探索,是这一交通网络的延续。唐宋之际,东南经济文化大发展,丝织业、制瓷业等行业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于是,联络东南城市及北方沿海的海上贸易兴起,并向海外发展。这股力量与西亚、南亚及东南亚东向力量的结合,构建了自中国东南出发,经东南亚到南亚、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主干道。

[关键词]东南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疍家人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6-0010-10

早期的“丝绸之路”是联络中国与西亚、欧洲国家的陆路贸易之路,唐宋之际,“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逐渐成为中西贸易的主流。在国际学术界,许多人认为:中国人不太擅长航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要是来自西亚的商人“发现了”中国。笔者认为:中国东南民众自古有航海传统,唐宋以来,随着东南区域经济的开发,东南民众积极从事海外贸易,是创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联络中国与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既是西方航海家向东航行的结果,也是东方海上力量向西进发的成就,本文主要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东南起源。

一、中国东南的疍家人:

一个“以船为家”的民族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孔子这句话,可知当时山东半岛的沿海区域有一些水上人家,他们以筏为家,航行于海上,乃至引起了孔老夫子的兴趣。孔子的时代,正是越王句践称霸的春秋末期。句践打败吴国之后,为了与中原诸国联系,率越国水师从长江出海口航行到山东半岛的瑯琊山下,建立了越国的据点,以便与中原诸国交往。越国人北上瑯琊,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重要航海活动。这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东方沿海的夷人和越人,都有其海上生涯。

台湾“中研院”的陈仲玉研究员长期在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从事考古发掘。近年来,他们团队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马祖列岛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两具“亮岛人”遗骸。经德国和美国的两个实验室对其DNA进行检测,其结论让人惊讶;其中一具遗骸表明,他与山东半岛的古人基因类似,而另一具遗骸,则似东南沿海的古人。为什么中国东南小岛上新石器时代的遗骸会与山东半岛的古人基因相似?难道在那么遥远的龙山时代,就有山东半岛的居民航海到东南沿海岛屿?可以作为印证的另一现象是:发现于龙山文化中的黑陶器,同样发现于福建的新石器遗址中!这只能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中国沿海各民族就在进行海上交流。他们海上活动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超越今人的认识。

传统古籍记载,自古以来,东南沿海就有一支生活于水上的人家。宋代的《福州图经》记载:“闽之先居于海岛者七种,泉水郎其一也。”他们生活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以船为家,过着打鱼为生的生活。三国时期,东吴割据东南,以水师著称于世。但其水师中有不少人来自闽中。左思的《吴都赋》云:“篙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疍。责千里于寸阴,聊先期而须臾。”这说明在吴国时期,来自闽粤的水手是极为出色的。隋朝灭陈之际,隋朝大将杨素率军进入东南,击败南安豪强王国庆部。“时南海先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日游艇子。智慧、国庆欲往依之。素乃密令人说国庆,令斩智慧以自效。国庆乃斩智慧于泉州。”其中的“游艇子”,便是这类海上人家,他们主要生活于闽浙沿海。

宋初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泉郎(一说白水郎),即此州之‘夷户’,亦曰‘游艇子’,即卢循之余。晋末卢循寇暴,为刘裕所灭,遗种逃叛,散居山海,至今种类尚繁。唐武德八年(625年),都督王义童遣使招抚,得其首领周造麦、细陵等。并受骑都尉,令相统摄,不为寇盗。贞观十年(636年),始输半课。”以上记载表明,唐朝统一闽中之后四年,“游艇子”归属朝廷,贞观年间更成为朝廷的纳税户。9唐五代的疍家人在福建分布很广。顾况的《酬漳州张九使君》一诗咏及:“薛鹿莫徭洞,网鱼卢亭洲。”“地理志,莫徭,夷蜒名。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薛鹿即杀鹿。集韵莛与杀同音同义,此省为薜也。卢亭者居海岛,赤身无衣,常下海捕鱼,能伏水中三四日不死。相传为卢循子孙,亦名卢余。漳郡唐初所开,固当以此入咏。”这条史料说明漳州沿海有较多的疍家人。对于这些水上人家,唐中叶刘禹锡说:“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居洞砦、家浮筏者与华言不通。”其中“家浮筏者”,让人联想起孔子所说的“乘桴浮于海”的那一种人。可见,自春秋以来,中国沿海一直有一批生活于海上的人家,他们或是“以船为家”,或是“以筏为家”,漂没于沿海岛屿。因中国东南沿海多岛屿,而且气候温暖,尤其适合水上人家,所以,自唐五代以后,中国的水上人家大都生活于东南沿海岛屿之间,而北方沿海则较为少见。

在中国东南生活的水上人家,又被称为疍人。他们的生活富有特点。宋初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其居止常在船上,兼结庐海畔,随时移徙不常。厥所船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名曰‘了鸟船’。”疍家人以打鱼为生,宋代蔡襄的诗咏道:“潮头欲上风先至,海面初明日近来。怪得寺南多语笑,疍船争送早鱼回。”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极为独特,如蔡襄所说:“福唐水居船,举家栖于一舟。寒暑食饮,疾病婚姻,未始去是。微哉其為生也!然观其趣,往来就水取直以自给,朝暮饭蔬一半,不知鼎饪烹调之昧也温衣葛服,不知锦纨粲粲之美也;妇姑荆簪,不知涂脂粉黛之饰也;蓬雨席风,不知大宇曲房之适也。”由此可知,宋代疍家人的生活极为简朴,他们很少吃肉,没有华丽的衣装。元代,朝廷曾经下诏免除“福建疍户差税一年”。疍家人一生在船上生活,漂泊于东南沿海各地。从他们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来看,北自舟山群岛,南至广东西部沿海,都有疍家人的船只,他们出没于东南各地的港湾,以船为家,相互通婚,创造了独特的疍家海洋文化。

在中国古代,疍家人一直被南方陆地民众视为贱民,但从海洋文化这一点来看,疍家人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族群,也是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海洋族群。他们不像大多数民族一生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是以船为家,以海为家,对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只能以伟大这一词来形容。要知道台湾海峡是风暴盛行的区域,每年夏季,都有十余次台风经过台湾海峡。台风的风力一般都在十级以上,有的十二级强台风,风速达每秒百米以上。台风中心所过之处,房屋塌倒,大树连根拔起,海面上巨浪滔天。生活在福建沿海,每当台风季节我常会想:古代的疍家人是怎么在这种海面上生活的?他们用什么办法抵抗滔天大浪?能在这一环境中生存的海洋民族当然是伟大的民族。其次,从其生活方式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海洋民族。西方历史上所谓的的海洋民族,诸如腓尼基人、希腊人,他们实际上不过是住在海岸上,偶尔参加海上航行而已。如果这样的民族都自称是海洋民族,那么该用什么词来形容疍家人?实际上,在世界历史上,我们还找不出另外一个民族,把自己的一生完全交给大海,在海洋上生活,在海洋上成长,一生的大多数时间离不开海洋。近代的所谓“海洋民族”,其实都是以陆地为生活基地,以大海为谋生的场所,他们不管在海洋生活多久,最终都是要以陆上的财富与荣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一个英国人可以闯荡四大洋,但他们在心理上,还是想回归英伦三岛。只有疍家人才是真正的以海为家。在六朝时期,闽、粤、浙三省的海岸,基本没有人居住,如果他们要登岸居住,根本没有人阻挡。问题在于:他们在陆地上,感觉不到漂泊海上的自由,即使偶尔在岸上搭住篷寮,也只是暂时的驻足。他们的生命已经完全交给海洋。因此,疍家人的海洋文化才是真正的海洋文化,这是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推荐访问:中国 丝绸之路 起源 海上 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