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产业发展导向下的海淀区人口调控研究

摘 要:文章对世界城市目标背景下的海淀产业发展进行了耦合度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就业弹性系数、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三次产业与就业的回归分析来测度海淀区相关产业的人口带动作用,由此分析目标导向下的海淀人口发展预期,根据研究结果,海淀区应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进行人口合理增长引导,建构海淀区人口可持续调控体系;疏解城市功能,疏导人口合理分布;坚持人口质量和结构的多元调控政策;构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系统。

关键词:海淀区;世界城市;人口调控;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4.007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导纲要的制定与颁布,我国已经迈入了新的战略发展期。城镇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面临着巨大挑战。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发展排头兵和改革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经济发展提速、人口快速集聚、区域一体化倾向明显的热点地区和典型代表。然而三十多年来GDP导向的政绩观,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北京市的人口膨胀对经济转型、社会管理创新及生态环境保育的影响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海淀区是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闻名的科教圣地,拥有巨量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平台。在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大背景与现实需求下,海淀区应当在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产业优势、完善区域功能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解决区域的人口集聚与膨胀问题,为北京打造世界城市树立典范,为海淀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世界城市及其产业发展特征

世界城市概念最早由区域规划先驱格迪斯[1]提出,在二十世纪后半页,逐渐成为区域、城市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英国地理学家彼得·霍尔(Hall)曾对世界城市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即指那些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1986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 Friedmann)系统地提出了七个评估指标来衡量世界城市:(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3)国际性机构所在地;(4)商业部门(第三产业)高速增长;(5)重要的制造中心;(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7)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2]。这些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角度提出的判断世界城市的标准被认为是世界城市理论的重要内容[3]。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亦对世界城市进行了研究,如宁越敏、阎小培、蔡建明、顾朝林等、沈金箴、周一星、倪鹏飞等学者针对世界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世界城市定义和内涵、基本特征和界定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4]。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综合考量全球世界城市的发展现状,可得出世界城市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共性特征:

1.1 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其经济形态已由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性经济形态转变,第一产业比重微乎其微,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不断上升,第三

产业比重已大大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个世界城市伦敦、东京、纽约为例,它们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60%以上,纽约和伦敦更是超过了80%。1977-1996年的20 年间,伦敦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73.0%上升到88.5%,东京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54.5%上升到62.8%[5]。

1.2 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

Sassen[6]在解释全球化过程形成机制的同时,注意到城市中金融服务业的集聚乃是一个城市成为世界城市的最关键要素。随着金融业的扩张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分散布局要求对金融业的集中控制,而世界城市则成为全球的金融业控制中心。以纽约为例,纽约金融、总部管理、保险、会计、法律等生产服务业高度发达。美国10大银行中的4大银行总部还座落于纽约,此外,纽约总部经济发达,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总部设在纽约。同时,纽约依靠自身优势吸引了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影响世界的服务和管理中心[11]。

1.3 文化创意产业之都

世界城市是全球的知识和创意中心,其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彰显出独特的城市魅力个性和卓越的知识创意控制能力。伦敦是举世公认的创意产业之都, 创意产业是伦敦仅次于金融和商业服务的第二大产业部门。据伦敦年度经济报告显示,其在电影、广播、出版、音乐和时装等创意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2005年在创意产业部门就职的从业人员占伦敦全部从业人员的12%和英国创意产业总从业量的25%[7]。

1.4 信息产业全球中心

世界城市是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主要节点,发挥着全球信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4],世界城市往往是全球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城市。全世界拥有域名数量最多的前十位城市中,伦敦、汉城,纽约等世界城市位列其中[5]。

2 海淀区产业发展与世界城市产业耦合度

2.1 三次产业结构趋近于世界城市

海淀区是北京市经济总量最大的辖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6.1亿元,占北京市19.9%,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6:18.50:81.43,已经趋近于世界城市各区三次产业结构。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城区为世界城市的标杆,其第三产业比重都在85%以上,海淀区第三产业比重已突破80%[8],远高于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并且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2.2 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地位基本达到世界城市要求

海淀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世界城市的水平: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且呈现高速增长和高端化的“两高”特征。近五年来海淀区第三产业增速一直保持在16%以上,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3%,海淀区第三产业主要以为生产性服务业和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0.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大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海淀金融生产服务业在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格局中地位仍有提升空间。2007年,海淀区金融业增加值164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12.8%,位居全市第三,占海淀区GDP的9%[9]。

推荐访问:海淀区 产业发展 导向 调控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