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地》,19年的坚持

【摘要】本文以节目主创的视角,通过分析《收藏天地》节目的创办历史、节目设置、风格定位和调整创新,回顾《收藏天地》这档节目的发展历程等,来展现个性化广播节目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广播节目 收藏 文化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收藏天地》节目是沈阳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一档知识性节目,开播于1997年8月,每周一期,至今已播出930余期。作为这档节目的创办人和客座主持人,回顾19年来的坚持,想以文字记录下这段特殊的成长历程。

一、意想不到的开始

1996年底,我已是一个有着三岁女儿的年轻妈妈,通过朋友推荐,有机会进入沈阳广播电台成为一名兼职主持人,一个儿时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在内心暗暗的庆幸中还有一丝压力。

虽然从没有进过直播间,但是从播路况、天气预报开始还是很快掌握了一些播音的要领,没多久就被安排直播早间新闻,这对于一个新人的快速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回想起来,能够迅速成为一名兼职新闻主播,应该得益于当时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的锻炼;能够顺利地主持一档节目19年,得益于新闻主播的高起点。

上世纪90年代,收藏兴起不久,广播电视这方面的节目并不多,真正从事收藏的人也不多,懂的人则更少。有幸的是,当时台里的一位领导是集邮爱好者,主张增加一档收藏类的节目,于是找到了在台里做兼职实际上是辽宁省博物馆讲解员的我。就这样,《收藏天地》节目开始孕育诞生。

二、冷与热的共鸣

领了这个任务,心中满是忐忑。怎么讲?讲什么?对于如何做广播节目一窍不通的我从何入手?面对只有一个月的筹备期限如何安排应对?当时的我只会写讲解词,并不懂得如何策划一档节目。庆幸的是,没多久我便找到了一个简便的入门方法,那就是听广播,大量地听广播节目,揣摩一档节目的结构组成,总结其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广播语言的表述方法等等。然后大量查找和阅读收藏方面的书籍杂志,首先要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收藏、收藏有哪些内容、如何进行收藏,至少要让自己快速地懂得一些收藏的基础常识。最后,我将节目定位在让百姓能听得懂、随着收听能入门的普及常识、浅显易懂的层面上。面对收藏我也是新人,那么就让我和听众朋友们一同在收藏之路上成长吧!

说起收藏,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董,想到一些历史遗存,想到岁月、厚重、尘封这些词句,策划这档收藏节目时就想它应该区别于其他节目的风格,想让人们在收听时能够感受到收藏的气息。于是在选择配乐上考虑了民族音乐。同时又想让节目体现出一些文化气息,便在每期以一段诗歌、散文样的句式为开始语,这样,节目一开始就多了一些沉静、韵味。

从节目开播第一期确定了这样的风格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始终没有更改。期间也曾想改变一下,但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听众收听习惯已经养成,在没能找到更合适的表现风格之前还是保持原有状态吧。

《收藏天地》节目一开始便是定位于百姓收藏,以普及收藏知识为主。其中先后设置了“收藏入门”“投资指南”“辨伪常识”“专家讲坛”“藏界大观园”“市场动态”“收藏新宠”“海外收藏”“说说你的收藏故事”“名家收藏”“藏友驿站”“收藏信息”等十多个小板块,适时、多角度、多形式地介绍收藏知识、传授收藏方法、解答收藏问题、关注收藏动态、传递收藏信息,尽量全面地展示收藏领域的博大精深。每期选择其中的四到五个小板块,以“收藏入门”“藏界大观园”“收藏信息”为主:“收藏入门”是一个基础栏目,在这个小栏目中会安排讲解一些主要门类的收藏基础知识,比如邮币卡、书画、瓷器、杂项等等,只要是收藏领域关注度高的项目都会涉及,会和大家说说如何收藏、如何选项、如何鉴别等等入门的话题;当今的收藏领域可谓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许多人们想象不到的物品也都可能成为收藏品,“藏界大观园”会适时地与听众朋友共同关注琳琅满目的另类收藏;而“收藏信息”会为听众朋友播报最新的收藏资讯,使听众不出家门就能及时了解国内外一些主要的收藏动态。

除了以上的基础板块之外,节目还会以月为一个周期,每月的各周配上其他小栏目以丰富节目内容。如每月第一周是钱币专家在《专家讲坛》中主讲钱币收藏知识并接听热线;第二周和第四周请市场专业人士在“市场动态”中对近期沈阳市邮币卡市场的行情做及时发布并进行点评,同时给予指导和提示;第三周会请业内人士在“说说你的收藏故事”中讲述其收藏经历、交流收藏经验,这个环节请来的不一定是专家,也可能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通过嘉宾的收藏实例给听众以启发和引导,从而使大家能够进行正确的收藏实践。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还会开通直播间的热线电话,邀请听众来“藏友驿站”做客,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比如想结交藏友、交换藏品,或者想收听哪些我们近期忽略的内容等等,为听众结友交流、选择收听相关内容提供方便;听众朋友也可以通过热线提出近一阶段收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最大化地为听众朋友答疑解惑。

这些栏目的设置和安排,使听众很容易被带入到收藏的情境中来,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一点从听众的来电来信、参与的频次上都可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跟随节目进行一些收藏活动,原本冷门的节目,却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目光。

从2015年7月开始,节目增设了收藏专家与听众现场交流的线下活动,每月一期,听众不但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又能看到实物,进行真假辨别,更能加深对收藏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一个没有一点娱乐性的节目,要想吸引人,只能靠节目的内容:所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大众、有时效性、有可操作性。要让人们收听后有所收获,要“有用”。如何让节目实用,还要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解。

知识类的节目,其专业性、权威性很重要。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更是第一要务。所以在嘉宾的选择上要非常谨慎,每找到一个嘉宾我都会在节目之外提前约见,要考量其是不是真有相应的收藏经验并掌握相关理论,是不是具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大部分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家学者却鲜有系统、严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专业的水准是不能打丝毫折扣的。《收藏天地》节目能够受到听众的喜爱,这些专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钱币专家姜力华老师,抛开专业的头衔不谈,他的专业水平被公认是辽宁地区业内首屈一指的。广播是看不到实物的,但是只要听众有钱币问题,只需说出材质、大小、纹样等等相关信息,他就能回答出这枚钱币的名称、年代、存量、基本市场价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如果节目过后回想起哪一个问题回答得不够准确全面,还会主动在下次的节目中给大家补充更正。他在接听听众电话时还会做记录,总结什么方面的问题大家比较关注、什么方面大家有误区等,及时给听众以正确的指导。

节目中除了请专家做客直播间直接接听听众热线之外,还会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的“藏友驿站”小板块,专门接听热线电话,解答一些听众集攒下来的有关收藏的问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是节目的忠实听众,已经连续收听节目十多年了。他说自己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不能常去收藏市场,只能靠听节目了解市场行情,因他手中有许多老物件,希望通过节目转让,正是因为常听节目才使得他能及时地了解市场信息,让手中的古钱币最终在合适的价位出手,他很高兴。

任何节目都不能脱离现实,收藏也是这样。每当有大事件发生、大的纪念性活动举行或者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的到来,《收藏天地》节目都会特别地关注。

依据“活动节目化,节目活动化”的理念,也是为了弥补广播节目只能听看不见的弱势,从2015年7月开始,节目增设了收藏专家与听众现场交流的线下活动,把节目做到直播间外。每月一期组织不同专题的现场讲座,请专家来和听众面对面交流,这样的环节使得节目形式更加立体,讲述的内容更加直观,更能加深听众对收藏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除此,还能现场鉴宝,当场解决大家的收藏问题,深受听众欢迎。至今线下活动涉及的专题有钱币、手串、翡翠、古琴、琥珀蜜腊等等。此外,还组织过手工制作活动,喜欢自己动手的朋友们在活动现场不但可以了解到珠宝玉石的知识,还能在业内人士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珠宝饰品,并能和有同样爱好的朋友进行交流。

四、从与众不同到与己不同

一周一个往复,不知不觉已过了19个春秋。在这19年里,台里的节目不知更新了多少,但《收藏天地》却始终保留了下来。与其他节目相比,《收藏天地》显然是一个小众节目。自己也常在心里权衡着利弊,思量过后,还是觉得有太多的不舍让自己选择了坚持。毕竟,尽管过了这么多年,它仍然是一个受大众欢迎的与众不同的节目;毕竟,在做这件事的同时,有付出更有收获;毕竟,在《收藏天地》的成长中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收藏天地》每期播出近一个小时,每次做节目之前都要提前做好预案,规划好节目内容,甚至写好串联词,每期的稿子都有近万字。节目从开播之初直播时间就定在周日的早间七点半,这让我成了个“勤奋”的人。由于节目的需要,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真的是在和节目与听众共同成长。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人们还会以写信进行联络。节目开播的最初几年,收到了上千封的听众来信,一个周播节目得到那么多热心听众的关注和爱护,成就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更有听众起大早在直播间外等候,只为了一句问候、一次握手。记得一位听众和我说他录了几百盘《收藏天地》节目的磁带,而我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前不久做场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听众告诉我,他收听了《收藏天地》从第一期开始的几乎所有的节目,怕我不信,一口气说出了节目的开播时间、至此多少年第多少期、期间有谁替过节目、请过哪些嘉宾等等,如非他亲历又怎能记得那么清晰!

知道有这么多朴实、真诚的听众在期待,只有把节目做得更好才能心安。

19年,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在时光飞逝的同时,收藏的大环境也在悄然变化着。从最初的多数人对收藏几乎是一无所知,到现如今收藏市场遍布各地、收藏品种五花八门,提起收藏没有人再感到陌生。当今在许多百姓的生活中,收藏已经成为增加情趣和提升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对收藏的认识已经到达了空前的高度。这也是《收藏天地》节目如今更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没有想过一档节目应该持续多长时间,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小众的节目,它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被需要。19年的坚持,让自己跟着节目一起成长成熟;19年的坚持,更有责任让节目更好地服务于听众。

(作者系辽宁省博物馆展览设计师、《收藏天地》兼职主持人)

(本文编辑:吕晓虹)

推荐访问:收藏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