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 对采用放疗的方法对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2例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食管癌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1例。分贝采用化疗和放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再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放化疗过程中常见的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但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采用放疗的方法对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 术后复发 食管癌 放疗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2(c)-0098-01

我们抽取在我院就诊的82例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的临床确诊食管癌患者病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化疗和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治疗后的再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这4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2例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的临床确诊食管癌患者病例,将其分为2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39岁,平均年龄58.2岁;患者中有45例男性患者和37例女性患者;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2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治疗后的再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病灶已经基本消失,管壁光滑或较前光滑,管壁的僵直现象和管腔的狭窄程度已经明显减轻;有效:病灶的缩小程度不足原病灶的1/4,管腔出现狭窄的程度没有减轻;无效:患者的病灶增大,管腔的狭窄程度进一步加重,有尖刺和龛影出现,龛影增大或发生穿孔[1]。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再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放化疗过程中常见的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但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临床上目前解决该问题的首选方法是进行再手术治疗,而由于患者刚刚接受过手术治疗,往往不具备接受手术治疗的身体条件,待身体条件允许使病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

近年来,放疗技术方面取得了特破性进展,即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采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是能够使患者的肿瘤靶区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进而使肿瘤区内的照射剂量明显提高,从而在不会使该方法治疗的副反应现象增加的前提下,使患者病情的局部控制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中准确的摆位、精确的靶区及精确的计划设计与实施是采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3]。对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现象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保证剂量的分布与肿瘤靶区的形状一致,通过对其进行共面、非共面多野照射,使肿瘤的靶区受到最大剂量的照射,能够使局部剂量明显提高,使出现复发现象的肿瘤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望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

总而言之,采用放疗的方法对在手术后出现局部转移性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以使复发现象在出现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减少避免在治疗后出现再复发现象,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以将该方法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光炜,张天泽.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C].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9:29.

[2]殷尉伯,张力军,杨宗贻,等.放射治疗食管癌3798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7,12(13):216~220.

[3]刘连英.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后装腔内放疗32例临床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13(16):414~415.

推荐访问:食管癌 放疗 预后 术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