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帮助

【摘 要】在重庆市三峡库区后续工作项目中,有专项资金补助用于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建设。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2015年计划实施的非遗保护和建设的项目包括:石柱非遗档案建设及传承人补助、石柱非遗中心建设。对于非遗的保护,各省、市、区县均设立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非遗有关的保护工作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文化产业

一、背景介绍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林山脉与长江三峡库区交汇地带,渝东南部,是古代巴国腹心地带,是中国长江干流上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在这里孕育发展的土家原生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境北与重庆万州区、南与彭水县、西北与忠县、西南与丰都县相邻,东与湖北利川毗邻。全县以山地为主,间有丘陵、山原和谷地,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槽”。境内山大林茂,河谷纵横,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生态保存完好,资源丰厚。全县幅员3012k㎡,32个乡镇,人员54万人,有土家、汉、苗等9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员占72%。

石柱远古属凉州之南,为巴国腹地。于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万州)武宁县南界地置南宾县,隶临州(今忠县);后经历多个朝代的隶属变更。1949年11月19日石砫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9年6月,国务院批准石砫县改为石柱县,1984年11月18日,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97年随重庆直辖,划归重庆市。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独居长江库区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石柱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非遗项目档案建设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促进文化发展的需要。

石柱土家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汉朝以来,土家人民与武陵山区的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创造了辉煌的土家民族文化。石柱民歌具有短小精悍、诙谐活泼、形象鲜明、旋律简炼、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啰儿调”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优美动听、雅俗共赏,从50年代起,以多种艺术形式出现在乐坛上;“土家斗锣”作为土家族具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打击乐艺术,在城乡广为流传,并形成了独特的曲牌结构与曲式;“板凳龙”、“玩牛”、“打绕棺”等民间舞蹈,动作优美、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耐人寻味;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并一直保持原始状态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土戏”让人感到漂渺与神秘;“黄连传统生产技艺”等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独具地域及民族特色,“盐运民俗”、“媷草仪式”等民俗项目体现着土家人民在生活、生产活动中的文化遗留和精神状态;土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还创造了许多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对整个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行系统档案收集整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能够使土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珍贵传统土家文化流失和消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逐步萎缩,甚至消失。如果不加快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如果没有档案记录,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得以记载保护,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子孙将无法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魄力,这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石柱县是全国三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库区是一扇窗口。许多优秀的土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石柱这方美丽的山水沉淀,我们保护的速度和力度上,若不与时间赛跑,那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非遗资源消亡。

(三)非遗档案建设是完善投资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

它是土家经济、文化、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向外界展示土家民风民情,大大缩短外界对土家民族的了解距离。非遗档案建设政策环境宽松,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优势强大,发展前景广阔,有三峡工程后续建设资金的大力支持,其专项资金的支持必然为石柱非遗档案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保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非遗中心组织实施全县范围的非遗项目资源田野调查、文字与音像资料采录、实物收集等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濒危非遗项目文字记录、图像、声像资料的整理、录音和拍摄工作,这些为进一步开展和完善非遗项目的档案提供了清晰线索和思路。

三、非遗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帮助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土家人民,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土家文化。它全面记载的石柱土家民族的历史来源、社会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等状况,是土家民族的知识宝库;土家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神话、歌舞、诗词、谜语、谚语、歌谣、舞蹈、戏剧、曲艺、游艺、体育、家谱、宗教、信仰、工艺美术、婚丧习俗以及传统工艺等等。

土家特色项目“土家斗锣”、“玩牛”、“土家耍锣鼓”、“板凳龙”等,先后在重庆市乡村文艺汇演、重庆市旅游推介会、重庆市乡村都市一日游、重庆市湖广会馆、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山西全国非遗展演、重庆市艺术团闭幕式、全国群星奖、三峡库区山歌大赛、市级非遗展演、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文化交流平台中表演展示,得到广发好评。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开展的新春狮龙比赛、民歌擂台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借助特有文化载体,着重推出土家民歌、斗锣、狮舞、龙舞、花棍、车灯、腰鼓、土家竹铃表演、石柱根雕等土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介活动,让参与活动的人们在这种浓厚的土家文化氛围中,深刻体会了土家文化的魅力。

独具魅力的土家文化也得到了相关媒体的关注与青睐。2009年5月,“土家啰儿调”、“土家耍锣鼓”、“玩牛”、“抬工号子”、“土家斗锣”等非遗项目在重庆卫视《重庆记忆——非遗展播》中展播。

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重庆日报、香港海外传媒等媒体先后来石柱开展了“土家啰儿调”、“土家山歌”“土家耍锣鼓”、“土戏”、“吊脚楼营造技艺”、“媷草仪式”等等土家民间文化艺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对非遗的发掘和记录,一大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发现并由国家和地方为他们提供了资金补助,非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得到了发展。对薄弱项目“石柱土家倒流水豆腐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挑夫号子”、“土家竹铃球”、“石柱根雕”、“三星石雕石刻”、“秦良玉传奇文学”“石柱白酒酿造技艺”等编辑出版保护名录DVD专题片。

四、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帮助,有利于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宣传、弘扬、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有利于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建设。这促进少数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健康、科学、高雅的环境中升华,对稳定社会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文化遗产 物质 档案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