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法院文书送达的难点和对策

        文书送达贯穿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始末,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逐年增多,文书送达工作日益繁重,而在送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笔者希望通过分析钦北区法院文书送达的难点、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寻找解决文书送达困难的有效途径。

        一、钦北区法院文书送达的难点

        1、钦北区法院所辖乡镇较多,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钦北区区辖11个乡镇,设有小董、大寺两个基层法庭,其中小董法庭辖平吉、长滩、小董、板城、大垌、青塘、新棠7个乡镇,大寺法庭辖大直、大寺、贵台、那蒙四个乡镇,每个乡镇间距离较遥远,农村分散,大部分地区离法庭或法院很远,这就客观制约了文书送达工作的顺利开展。每次到乡镇送达,路途时间短则半个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来回奔波,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2、案多人少,人员紧张。送达一般由两名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立足钦北区法院实际情况,送达工作多由业务庭的书记员或者法官负责,而每个业务庭基本只有三个法官和两个书记员,经常出现“如果去送达了,不是没人记录就是合议庭不够人数”的无奈情况。

        3、方言种类众多,沟通存在不少困难。钦北区位于钦州市区西北部,面积2179平方公里。人口66.88万,其中农业人口63.11万,钦州白话为较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在乡村普及率不高,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并存,还有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这样的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在送达时,因为语言沟通问题,也会出现不少麻烦。

        4、原告提供信息不全或偏差。司法实践中,原告提供的被告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例如有一位原告提供的被告人姓名有误,送达人员经过多方努力才找到被告,被告以姓名不对为由拒绝签收,还把送达人员骂了一通。

        5、被告人不配合签收工作。有些被告人法律观念淡薄,对诉讼存在较大误解,认为法院送达是让他难堪的事情,是对他不利的事情,所以千方百计躲避送达或者为难送达人员,拒绝签收的情况屡有发生,更有甚者当着送达人员的面把文书给撕毁了。

        6、基层组织人员难寻,协助送达作用不大。钦北区所辖乡镇较为分散,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等对辖区住民情况略显生疏,而且不少人员对法院诉讼都是抱着一种回避的态度,认为“一次官司三世仇”,把自己牵扯进去也不太好,对法院请求协助送达的回应不积极。在留置送达时,见证人难寻,一般是“看热闹的多,肯签字作证的少”。

        7、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无法有效联系。钦北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仍处于基础阶段,人口66.88万,其中农业人口63.11万,为了改善生活,较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广东等邻近省份打工。在文书送达过程中,有部分当事人因为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乡,身份证上地址也已无人居住,工作地点变动频繁,导致文书无法有效送达。

        8、邮递送达成本较高,成效不明显。 因为辖区范围广,乡镇间路途遥远,为了提高效率,按时送达,邮递送达多是采用特快专递,送达成本较高,而且邮局工作人员当按送达地址找不到被送达人,或者被送达人拒绝签收时,只是简单将诉讼文书退回法院,法院工作人员仍然要重新送达。

        二、对策

        为切实解决送达问题,立足钦北区法院实际情况,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法院工作人员责任心,重视文书送达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增加同事间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送达技巧。

        2、文书送达交由书记员或法警去完成,让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审判工作压力。根据法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业务庭一线人员,协调各部门力量,以服务审判为中心。

        3、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及方言,在送达时使用文明用语和通用语言,遇到沟通困难的情况,积极寻求帮助。

        4、充分发挥原告的作用。在立案时,提醒原告写清案件当事人的住址、工作单位、家庭电话、单位电话、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送达人员联系,并明确告知其如果提供的地址不准确将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送达诉讼文书时,经查找仍无法送达的,可告知原告,让其协助法院送达。

        5、送达人员注重沟通方式,讲究沟通技巧,文明、礼貌、耐心对待当事人,及时提醒受送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告知其不签收传票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6、加大法律宣传,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法院工作,正确认识诉讼,理解法院送达工作。加强与基层组织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组织的支持与协调。

 

 

 

 

 

 

       

 

第1页  共1页

推荐访问:北区 送达 难点 文书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