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4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4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rd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4篇,供大家参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4篇

篇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新课程改革自 2001 年启动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今,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急需新的“引擎”破解课程改革难题,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核心素养为基础教育带来新思维和新视角的同时,也将会为基础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活力。在此,对核心素养统领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策略进行论述,意在加快推进核心素养在中小学“落地”的步伐,真正实现其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本”是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相应学段的教育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日益丰富与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例如,学生知道环境污染和环保知识,但未必能够低碳生活;知道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但未必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担当;知道理化生的科学原理,但未必能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些教师把知识只是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把考试分数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评判准则,他们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和测验、考试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培养“考试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

 标。这样的教学,将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事物的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缺乏假设和批判的科学探究能力,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发展,而素养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知识是课堂学习的载体,教师要从知识的背后看到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要从所教知识的背后看到人――学生,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样才能给知识注入灵魂,使知识活起来,让其成为具有生命态的知识。例如,小学数学的时间单位教学,如果只从单位的定义和换算这个角度进行教学,就凸显不了知识的本真;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时间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用时间来计量和规划生活的一点一滴,就能帮助他们有条不紊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这样,知识就有了生命的意义,才能真正促进知识学习向学生素养的有效转化。这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对教?W 内容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能的出现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和以核心素

 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对此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解答。

 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的精细化分析,尤其是对考点的精细化分析。“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考什么,教什么”是这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会被各种层出不穷的考试信息所绑架和裹挟,学生只是懂得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却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更缺乏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与健康生活等。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科知识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具体的知识内容,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科学史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它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科学态度与精神有着独到的作用。再如,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绝对不只是人文学科所承担的责任,自然学科也同样寓含着许多人文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人文内涵,使其对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有关钢铁的知识时,通过高炉炼铁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百炼成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什么人生寓意?让学生领悟到在人的成长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国家之栋梁。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素养,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复制、记忆、

 理解也不能形成素养。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加工、内化、升华等,才能转化成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真实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质疑批判视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如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虽然能够“高效”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却无法培养出以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为核心的“高素养者”。

 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动手太重要了,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句话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可见,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要用激活、启发、质疑、思辨取代灌输和死记硬背,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四、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解决真实

 问题的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学习、STEM学习,以及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都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良好学习方式。

 总之,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与品格,它的培养不是依靠一门单独的学科就可以完成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完成。任何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有其共性和特性,教师只有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中形成和提升的教育价值和内在关联,才能发挥出本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篇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理论)讲解人:申良纯第二篇 核心素养导向性的教学观重建(理论)讲解人:赵 宁第三篇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实践)讲解人:安 晶 徐 岩 高中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解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解 读

 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第一节 核心素养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第一节 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关键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关键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对于人还是社会发展,能力和品格都是决定性的两大力量,缺一不可。如 “人”字。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对于人还是社会发展,能力和品格都是决定性的两大力量,缺一不可。如 “人”字。

 能力和品格是人类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表现上交叉,形成上相互促进。能力和品格是人类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表现上交叉,形成上相互促进。在核心素养形成上,强调的是二者的互动和融合。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境时,能综合运用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境时,能综合运用 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如实验探究能力,就是个人在各种情境下 持之以恒的观察现象 ,研究问题,形成猜想,假设或解释,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得 数据 ,对猜想或假设进行 反复论证 的过程所表现的一种品质(智慧和道德的互动和融合)

 (一)关键能力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 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 。狭义的能力指认识能力或智力。从基础教育性质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其核心是 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2. 能力三个特点:15-18页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

 有能力的人是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人。带得走的东西内涵丰富,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技能是智力劳动须臾不离的,像钉、锤、锯、刀对工匠须臾不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智力劳动技能是 阅读、书写、观察、思考 和表达,称为学习上五把“刀锯”,一生受用不尽的无价之宝!能力能增值,能力能产生和创造其他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树叶,能力—树根?中美教育比较:吝啬鬼—贪婪鬼?多了智慧和创新能力 (17-18页)能力在学习上突出表现是什么?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像有灵性的线,像磁铁。1 )剩下的东西:2 )带得走的东西:3 )可再生的东西:

 3. 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角度,把学习能力分为 阅读能力(输入)

 、思考能力(加工)思考能力(加工)

 和 表达能力(输出)

 三种。

 (基础、核心)1 )阅读能力—— 不会阅读学生是潜在差生阅读不是浏览,看 并领会内容才是阅读 ,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成一体。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成一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流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流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学角度,所谓的阅读能力是什么?19 页• 知识是学生自己学的,还是教师教的,结果截然不同!自己能读懂教材

 2 )思考能力——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1. 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怎样的思维活动称为思考?19 页证据充足而形成的信念,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2. 思考特点(判断标准)思考是 有根据的思维——以事实、数据和已证实的知识为依据进行推理和思维思考是以事实、数据和已证实的知识为依据进行推理和思维思考是 有条理的思维——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思考是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思考是 有深度的思维——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包括对象、方法的深度)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带上满口袋问题进课堂,算好课;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生问、发问,算好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问倒了的课,算最好的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包括对象、方法的深度)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带上满口袋问题进课堂,算好课;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生问、发问,算好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问倒了的课,算最好的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强调一:思考强调是学生主体性,即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思考,不是复制思维,只有这样思考才成为学生一种思维能力和一种学科素养,否则只能沦为思维方式或技能。强调二:学习中主要表现是提问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思考强调是学生主体性,即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思考,不是复制思维,只有这样思考才成为学生一种思维能力和一种学科素养,否则只能沦为思维方式或技能。强调二:学习中主要表现是提问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表达能力—— 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1 )表 达:指内化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表现的过程。简单说,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2 )形成过程:有想法—— 组织语言——与倾听者互动 (交往:促进知识增值;活跃思维与倾听者互动 (交往:促进知识增值;活跃思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 )重要作用: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21 页)——教是最好的学(自主教是最好的学(自主— 互助教学模式)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是惰性知识,而不是活性知识!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是惰性知识,而不是活性知识!阅读、思考和表述是三个核心能力,也是学习的一般能力、通用能力,具有一般性、工具性、基础性。阅读、思考和表述是三个核心能力,也是学习的一般能力、通用能力,具有一般性、工具性、基础性。

 (二)必备品格1. 什么是品格?25页罗曼页罗曼. 罗兰说,没有伟大的 品格 ,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黄解放先生在《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缺少什么》一文记录这样一件事: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获奖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回答:“幼儿园” ,问:“学到什么?” 回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说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启发:良好习惯和品行是事业成功基本条件;小时候受到教育对终身发展作用大。1 )品格即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东西,是只有人才具备的东西。2 )品格即精神。精神的本质是超越。3 )品格即行为。表现在一切言行举止中。

 2. 必备品格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关系、人与人关系和人与事情关系。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关系、人与人关系和人与事情关系。必备品格:人与自我关系——自律(自制)人与他人关系自律(自制)人与他人关系——尊重(公德)人与事情关系尊重(公德)人与事情关系—— 认真(责任)

 1. 自律(自制)—— 人与自我关系1 )自律: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事,道德最高境界是自觉的自我支配,即自律。柏拉图说法,人的灵魂三个方面:欲望、激情和理智。欲望所占比例最大,欲望总是自私的、冲突的且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欲望的放纵是一切罪恶和错误根源。因此,欲望必须被控制和指导。柏拉图说法,人的灵魂三个方面:欲望、激情和理智。欲望所占比例最大,欲望总是自私的、冲突的且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欲望的放纵是一切罪恶和错误根源。因此,欲望必须被控制和指导。2)判断标准:对自己欲望进行自我控制、克制和指导,他就具备自律了。3 )突出表现:是良知。正如梁晓声所说:“人类有无良心,决定每一个人活的像人还是像兽。有无良心的前提是有无良知,良知其实便是一些人应该秉持的良好道德和道理。这样一个人,即使平凡,也是可敬的。即使贫穷,也有愉快。”正如梁晓声所说:“人类有无良心,决定每一个人活的像人还是像兽。有无良心的前提是有无良知,良知其实便是一些人应该秉持的良好道德和道理。这样一个人,即使平凡,也是可敬的。即使贫穷,也有愉快。”

 2. 尊重(公德)—— 人与人关系1 )

 从个人角度看, 尊重意味着 尊敬 (不影响、不妨碍、不伤害别人)和 重视(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是一切道德根源和本质,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准则。(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是一切道德根源和本质,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准则。2 )

 从社会角度看, 尊重是公德精神意蕴和本质体现。公德贵在 公 字,体现要在 心中装着别人 和 心中要有“公共和规则” 意识两个方面。

 3. 认真(责任)—— 人和事情关系1 )认真关乎做事的态度。

 “工匠精神”强调以认真负责精神和态度对待万事万物,对待工作。2 )从学生角度就是认真学习。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看不难,做好不易。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看不难,做好不易。有了自律就遏制恶的源头,有了尊重就有了善的开端,有了认真就有了进步的动力,这是最基本的品格。有了自律就遏制恶的源头,有了尊重就有了善的开端,有了认真就有了进步的动力,这是最基本的品格。3)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人格、道德、情感等方面出现偏差,酿成很多悲剧。北大教授钱理群尖锐批评我们学校正在培养出一批“)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人格、道德、情感等方面出现偏差,酿成很多悲剧。北大教授钱理群尖锐批评我们学校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28页教育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成为好人,成为具有美德的人,所以将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上!页教育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成为好人,成为具有美德的人,所以将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上!4)品格只能由品格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品格只能由品格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28页教师要增强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的魅力教师。页教师要增强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的魅力教师。

 (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系1. 能力和品格是人两种最宝贵精神财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2. 核心素养形成上,强度二者 互动和融合 。“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 ‘ 人的素养’ 。

 ”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中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在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才能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 ‘人的素养’。

 (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30-33(一)框架:2016 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斯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二)内涵:30-33 页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 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一、特性1. 学科性:

 是学科本质属性和教育价值的体现。学科本质:即一门学科根本属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外层)()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外层)(2)核心学科概念与范畴(外层)()核心学科概念与范畴(外层)(3)基本学科方法与思想...

篇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6读书时间余文森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时代,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革命,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既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基础教育为立足点,围绕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刻的阐述,对一线教师学习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从结构上来看,全书共 3 个篇章,11 个章节。第一篇章是本书的理论起点与基石,该篇章从概念上界定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提出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考评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第二篇章是本书的关键部分,该篇章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为对象,指出核心素养本位下新型教学观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课程理念,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生本理念。第三篇章是该书的落脚点,该篇章根据前述的三大理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即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和意义化策略,全面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63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6读书时间该书从文字表述上来看,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对一线教师既具有理论引领,又富有实践指导。笔者选取部分语句,与各位共享。讲到核心素养,该书指出:

 “如果说受精卵是生命的源头,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精神的源头,是其他素养的种子”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不属于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为人的‘最大公约数’,是合格公民的共同基因”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能力”。讲到关键能力,该书指出:

 “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讲到必备品格,该书指出:

 “有了自律就遏制了恶的源头;有了尊重就有了善的开端;有了认真就有了进步的动力。”讲到学科本质,该书指出:

 “学科本质要求我们只有超越简单的具体知识,去理解和把握具体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与学科价值;只有超越表层的符号形式,去理解符号形式背后的逻辑形式和价值意义;只有超越庞杂的知识点本身,去理解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才能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讲到学科活动,该书指出:

 “学科知识把学生描述成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学科活动则把学生描述成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 “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没有温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每当读起这些令人深思的语句时,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对于读者来讲,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美妙的享受。“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正是带领我们领略核心素养时代的一双“慧眼”。

 □ ◢本期荐书:湖南省湘钢一中教育集团 杨有平作者简介:余文森,教育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综合组专家,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人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著有《有效教学十讲》等多部著作。64

篇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X 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一、概念内涵 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作者用了 9 页内容详细阐述了素养与素质、教养、修养、涵养之间的关系,这几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涵养与修养可以说是素养的一个体现,素养是积淀下来的东西,素养跟人的关系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素养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气质、一种性格…… 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表现方面: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 x 教授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中讲道:每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

 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

 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为习惯,例如: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与发言,放学排队不喧哗,能和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等等,都是一种品格。能力就是学习之后剩下的东西,“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只关注了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用知识教知识,才培养出了“书呆子”,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学生能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随时能生长出知识。文中讲到了三种不管哪门学科都必须拥有的关键能力:

 1、阅读能力。

 在课堂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能看懂的内容,老师就坚决不要讲了,自己需要讲的就是学生看不懂的内容,养成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2、思考能力。备课的时候,自己多预设问题,问题是思考最好的营养剂,一位教授讲过:“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提问、发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有教授的话在这儿,以后再被学生问倒,就不尴尬了,哈哈哈…… 3、表达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彻,我的课堂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其实,教是最好的学,让学生也来当老师,要想让其他同学明白这个问题,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三、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1、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2、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3、思维品质 :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4、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以下四个方面的意志品质: 1、主动与进取: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2、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3、选择与获取:能发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优势,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语言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文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在英语核心素养中发展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试、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明确学科的育人目标,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既要保障孩子传统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点滴感受 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推荐访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素养 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