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4篇

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4篇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1窄路难行 易迪克牧师博士著 目录 前言引言一、窄路难行二、不信峰三、罪性山四、籍口峰 正文前言 我喉咙状况日益恶化,而医生也束手无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4篇,供大家参考。

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4篇

篇一: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窄路难行

 易迪克牧师博士著

 目录

  前 言 引 言 一、 窄路难行 二、不信峰 三、罪性山 四、籍口峰

 正文 前 言

  我喉咙状况日益恶化,而医生也束手无策。我沮丧的离开讲坛已有数月之久。面对未来不确知的挫折,我在想:我是不是要永远放弃讲道了。我的事奉严重受创。即使在协谈中与人做些简单的对话,也会给我的喉咙带来极大的疼痛。我今年才二十五岁,我很困惑——为什么我这么年轻,会遇到这种事情?

 数不清的漫漫长夜,我独自坐在上帝面前啜泣,思想着以后该怎么办。我的理由:“非洲将会是我要去的地方。我在出版事业上的经验,可以让我把一生都投入文字事奉中。”

 然而,上帝的计划却不是这样,我逐渐的发现上帝在教我一个很重要的功课,祷告正是这门功课的名称,而我的小书房,则成了我的教室。

 经过多方的搜集与探讨后,终于有了《窄路难行》这本书。我相信这些重要的祷告思想,

  2是让生命得以丰盛所必备的。对我而言,祷告是基督徒委身生活中的难题。我们可以把祷告称为基督徒的声音或是教会的咽喉。祷告最终医治了我的喉咙,我相信祷告最终也可以让教会得到她所需要的能力。

 但是祷告的道路是辛苦的,必须持之以恒。这条路上固然会有挫折,但是我们不能撤退。祷告是一件困难的差事,因为通往天国的道路,常常都会被无数的障碍遮蔽。那些有兴趣克服祷告中艰苦的人,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挑战和指南。

 易迪克 正文 引 言

  最近,我坐在路边一间安静的餐厅深思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我利用笔和便条纸,得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数字,这数字是有关基督徒在世界上传扬耶稣基督福音的能力。

 首先,根据一项宗教调查的结果,我算出某间快速成长的福音派里,每天悔改归向基督的人数。在这份报告中,说明了这间特别的教会为什么每天可以带领一千五百个人归向基督。

 然而,在另一份来自国际圣经公会的工作报告却指出,有二十亿的人口从来未曾听见耶稣的信息。如果以一天一千五百人的速度计算,则至少需要超过三千年的时间,才可能将福音传遍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且在这段时间里的人口成长,还必须是零才可以。当然如果每隔二十、三十年人口的成长就倍增时,我们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就算所有的宗派齐心努力,遍传福音的目标仍然是遥不可及。

 突然间,我为基督要我们将福音传遍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挑战,感到相当地无力。就像大多数的基督徒一样,我几乎可以断言,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假如主第二次再来的日子是在公元二千年之前。

 不过接着,我又扪心自问:“难道基督会要求我们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吗?”我立刻告诉自己:‘当然不会。’因此,必定有个正确、有效实践基督要求的方法。而我认为不论这是个什么样的方法,必然都是一个神迹。事实上,如此一个史无前例且重大的神迹,实在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是的,我的内心呼喊说,这的确需要一个真正的神迹——一个超越自然、唯有籍着代祷才能得到的宣教神迹。

  3亲爱的读者,当我向自己宣告:要达成世界福音事工目标的方法并不是梦想,而是可以实践的,我的内心便雀跃不已。我们所需要的,是在这方法背后的能力。这方法就是大量地、有系统地将福音单张派发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住家。“逐家文字布道会”(EveryHomeforChrist),以前称为“世界文字布道协会”(WorldLiteratureCrusade)的工作正是如此,而且他们也有惊人的成果。“逐家文字布道会”目前正积极与四百一十五个宗派和福音机构合作,以确切完成耶稣基督的大使命。他们曾经在一个月里,从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分会中,收到十六万份决志归主的回函。

 “逐家文字布道会”在巅峰时期,曾经在一天内接触超过一百万人——如果这个数目能够维持下去,只消十二年,便可以将福音传遍给每一个人。不过,在面对共产国家、极端主义的国家及异教国家时,这个数目便下降了。而这也就是我们要付出祷告的地方。当“国际逐家文字布道会”邀请我带领我们的祷告队——“改变世界祷告协会”(ChangeTheWorldMinistries)——担任主任,服事那未得之地时,我知道我必须接受这份工作。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中,已有九十七个国家不允许宣教机构的存在。因此,唯一的希望便是强有力的祷告动力,以及良好的福音策略。如今“改变世界祷告协会”和“国际逐家文字布道会”已经在福音要传遍每一个家庭的巨大旗帜下结合。我邀请你也能够一起加入这个令人兴奋的事工。

 请你寄信给我,自备回邮,我会寄给你一份彩色的“世界祷告地图”,以帮助你为全世界祷告,并且我们还会寄给你我们的“代祷时报”月讯。

 不是一条易走的路

 哦!那些叹息、愁苦

 因为缺乏能力而哀伤的人啊!

 听听这温柔的声音:

 “为何你不能用一小时的时间来仰望我?”

 丰盛和祝福

 并不在尊贵的道路上。

  4圣洁事奉的能力

 是在于与上帝交通

 易迪克

  正文 一、 窄路难行

  有一个共**的编辑曾如此告白说:“比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福音对社会的革新来说,是个更具威力的武器。然而我们最后终必征服你们。因为我们共**员不玩文字游戏,我们讲求实际。而且,因为我们决心达成目标,所以我们也知道该用什么必要的方法。”

 谈到奉献方面,他说:“对于我们的薪金,我们只留下绝对需要的一部分,而剩下的,我们全拿来作为宣传之用。为了作好宣传,我们同时还奉献空闲时间和部分假期时间。至于你们,只不过是拿出一小部分时间和极少的金钱来传扬基督的福音而已。”

 然后,这位愤怒的编辑还嘲笑说:“如果你们不肯实践福音,不肯广传福音,不肯为了福音的缘故奉献时间和金钱,那么怎么会有人肯相信福音有超越一切的价值呢?相信我,最后我们一定会得胜。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共产主义福音,不只愿意奉献一切,而且还奉献我们的生命。而你们呢?你们甚至还害怕弄脏了自己的手。”

 或许这位共**编辑的结论是对的。在这个富裕的时代,有许多人在寻求一个容易走的基督信仰。然而一个基督徒所要走的路并不是一条易路;相反,那是一条充满挑战并对其中客旅有诸多要求的旅程。每一天,我们为了得到那充满希望、摆在我们前面的奖赏而努力。保罗见证说:“向着标杆直跑,要得……奖赏。”(腓 3:14)。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一项最重要,却也是极度困难的事情,那就是祷告。休杰(F.J.Huegel)写道:“祷告是一种超越人类的想象,具有崇高目的的事工。)邦兹(E.M.Bounds)则强调说:“祷告并不是一种影响我们的小习惯,也不是晚餐中一段稍为高雅的时刻,它是在我们最严肃的年日中,一件最严肃的工作。”这位伟大的祷告者接着又说:“属灵的工作是一件繁重的事情,人们不会喜欢去做。真正的祷告是要付出相当的心力和时间,这是肉体和情欲所不喜欢的。”

  5祷告的代价

 印度的伟大祷告者约翰•海德(JohnHyde)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健康情况日益恶化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透露了一件事。由于这位朋友极度关切海德,所以他坚持海德一定要去看医生。后来医生说:“他的心脏情况非常恶劣,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病例。他的心脏已从原先正常的位置挪到右边,由于压力和疼痛,情况非常糟糕。他需要过几个月绝对安静的

 生活,才能使心脏重新回到正常的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罕见的病况呢?海德的朋友说:“凡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日以继夜毫不间断的祷告:为了改变自己、为了同工、为了朋友、为了印度的教会极度流泪祷告的结果。”

 真正的祷告是要付出代价的。海德虽然失去健康,却得到生命中难以得到的结果。即使是在医生检查过后,海德还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独自祷告。在这个社会与政治混乱的时代,何等需要一位像海德一样有祷告大能的人。一个海德的祷告事奉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属于上帝的真心祷告者,才是社会最好的改革者。

 祷告的确有效,而且还是一件需要不断操练的艺术。查理士•司布真(CharlesSpurgenon)说:“祷告本身是一种只有圣灵才能够教导我们的艺术,是一切祷告的供应者。要为祷告这件事代祷——直到你可以祷告为止。”

 要操练祷告就必须先祷告。从祷告中——而不是从书本中——我们才可以进到祷告的最深处。从祷告中——不是从讲道中——我们才可以上到祷告的最高处。学习祷告的唯一方法,就是屈膝祷告。

 祷告的技巧是来自经历,学习祷告就好像学习做生意一样。我们都是学生,所以必须花时间学习。不断谨慎的思考、操练和付出时间,才能成为一个熟练的祷告者。

 伟人的祷告

 祷告之路虽然崎岖不平,但是那些达到属灵高峰的人,却也都能安然走过。撒母耳•鲁德弗(SamuelRutherford)曾经为基督成就了极不平凡的工作,他的秘诀何在呢?他每天清晨三点钟便起床和上帝交谈。约翰•韦曲(JohnWelch)祷告时,苏格兰安静的夜空中,总是有着痛苦的哭泣声穿啸而过。他曾说:如果自己每天不能够用八到十小时的时间来独自隐密祷告,他便是浪费生命。据说著名的安德烈主教(BishopAndrews)

  6每天至少要用五个小时的时间祷告读经。查理士•西面(CharlesSimeon)每天起床后,往往从四点跪在床边一直祷告到八点。马丁路德说:祷告是一件重要而必须的神圣工作。他说:“如果我每天早上没有用二个小时的时间祷告,魔鬼在那天便得胜。就因为我有太多的事情,所以我每天不能不花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祷告。”

 虽然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的一生都在忙碌工作,他仍然把最好的时间用来祷告。他的座右铭就是:“我视全世界为我的教区。”他是如何完成这个神圣的目标呢?每一年,他的旅程从来都不会少于四千五百里,甚至还经常高达八千里。他从三十六岁以后,便巡回于各个卫理公会,旅程超过二十二万五千里,讲道超过四万堂。他经常要对二万人讲道,却不曾籍着任何现代化的扩音设备。

 天气因素似乎从来就不会困扰卫斯理,因为不论是大雨滂沱还是寒霜刺骨,他都照常工作。他常常讲道超过数个小时,然而在每一段旅程和每一篇讲章之后,都是祷告和祷告后面的泪水。卫斯理刚强的灵命乃由于信心的祷告。

 大多数人都记得卫斯理两兄弟的得胜和成就,却往往忽略了他们母亲在背后祷告的宝贵。当约翰和查理在进行改革运动的时候,她不辞劳苦用硬结的双膝来投入事奉,只可惜我们并没有人为卫斯理两兄弟的禁食祷告作任何记载。有许多人的服侍和宣教士传扬基督的道路同样辛苦,但却没有人会为这群沉默事奉的人所付出的辛劳欢呼。即使有,也少有人能够知道这些人对卫斯理属灵复兴的贡献。但是我们应该看见,并且清楚一个事实:在每一个灵魂后面的救恩,都是有人付出祷告的结果。

 谁都可以祷告

 那些走在祷告道路上的,都是愿意付上代价的人。讲道是特别属于传道人的工作,而宣教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的;可是,每个人都可以祷告!一个人或许没有做大事的才华,如其他的伟人一样,但是他一生中的身份,并不会决定他在上帝眼中是多伟大或多卑微。上帝寻找的,乃是一颗又祷告负担的奉献之心,他热切等候那些可以用祷告为事奉的人。圣经宣告说:“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 5:16).换句话说,那些被上帝喜爱之人的祷告是大有果效。

 有一本内容非常好的书《跪着的基督徒》(TheKneelingChristian),作者在书里说:“在印度,所有活在印度教束缚下的数百万人口中,除了僧侣之外,没有人可以祷告!即使是百万富翁,也必须让僧侣——通常还只是一个在读书的小男孩——来替他祷告。而回教徒除非先学会一些阿拉伯文,否则就不能祷告;因为他们的阿拉只听懂他们用所

  7谓的‘圣语’(holylanguage)所作的祷告。”

 想一想,如果一个回教徒有很多迫切的需要,则他会遭遇怎样的窘境。只要看看加在他们祷告生活中的限制,我们就应该感谢上帝,因为他对跪着的基督徒,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挡我们现在屈膝下来、走过灿烂的天门和闪亮的道路,进到上帝甜美同在的至圣所里。感谢上帝,在他面前,每一个人都可以祷告。

 祷告路上的障碍

 基督徒在祷告路上往前行进时,会遇到许多扰乱和看似无法胜过的障碍,但在路程的最后却有奖赏,上帝会赐给那些走过辛勤旅程的人持久的能力。不幸的是,很少人可以走到上帝所赐的能力之地。因为只有少数的人肯付出作工和奉献的代价。有人说:“懒惰人不会、不肯,也不能祷告,因为祷告需要精神和力气。”正因为许多人缺少属灵能力,所以也很少有人可以胜过祷告路上的障碍。

 在祷告路上第一座必须征服的山峰是“不信峰”。之后便是“罪性山”,这山阻碍了我们许多的祷告。接着,我们会遇到“籍口崩”和“习惯峰”,之后还要慢慢走过“代祷高原”,因为我们在这里要学会一些不容易学会的功课。接着,我们可以在“圣洁湾”稍作休息。但休息过后,便要攀登“私欲山”了,这段路会特别辛苦,因此我们会前进的很慢。然后我们会看到“平衡桥”,接着就是极具挑战的“固执山”,之后则是通往“重担台”的崎岖小径。最后,我们的目标——“小径终顶”——便会出现。在山顶上,我们会敬畏地站在基督曾应许的能力上:“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让我们前进吧!虽然我们的面前有极难的任务,然而在障碍之后,却有上帝的荣耀——这是诗人所寻求的荣耀:“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诗 63:2)。

 戈登(S.D.Gordon)说:“一个人为上帝和人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就是祷告。这不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却是一件首要的事。今天世界的伟人,就是那些祷告的人。我们不是指那些在谈论祷告的人,或是那些说自己相信祷告、可以解释祷告的人,而是说那些付上时间祷告的人。”

 此刻,祷告蒙应允的荣耀就摆在我们面前。祷告是一种事...

篇二: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稳固的根基

 大纲 一、

 信徒与教会的根基 ( (1)

 )

 信徒根基 ( (2 )教会根基

 二、

 如何建立稳固的根基 1 、“破碎”自己 —— 深深挖,甘心受对付,认罪悔改 2 、“聆听”主话 —— 留心听,侧耳听 3 、“遵行”神指 —— 爱(忍耐、不嫉妒、不自夸、不争竟)

 4 、“持守”主道 —— 用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

 三、

 检验根基是否牢固。

 —— (风吹、雨淋、水冲 —— 外在环境,患难、困苦、逼迫)

 引言: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要造个房子,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地基。坚固的地基不是立在沙土上的,也不是立在地表上,而是要挖的深,挖的越深地基就越牢固。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都是一样,来到这里不单单是要学习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稳固根基。只有我们把根基打好了。我们出去以后才能够建造房屋。我今天要分享的题目是建立稳固的根基。我现在要讲的第一点

  一、信徒与教会的根基

 ( (1)

 )

 、 信徒根基 ——七 (太七 24 —27 节)

 主耶稣在(太七 24—27 节)以建造房屋来比喻人生,在这里我们看到主耶稣真的是很有智慧。他用房屋的上层建造跟下层建造来比喻人生的外在生活跟内在生命,我们都知道建造房屋首要重视的,不是外表多么华丽、多么好看,乃是能经的起“雨淋、水冲、风吹”,要建立坚固的房屋,一定需要一个牢固的地基。而建立牢固的地基,就一定是要建立在磐石之上的。那什么叫磐石呢?磐石字面意思指的是又厚又大的石头,我们称之为磐石。把房屋建立在磐石之上,就不怕“雨淋、水冲、风吹、”。同样的,主耶稣在(路十二 15)指出幸福成功的人生,“不在乎家道丰富”乃是经得起今生的风波和来世的审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单单房屋需要地基,人生也需要建立根基,那么这个根基是什么呢?就是需要有正确的信靠和坚定的信仰。圣经以赛亚说基石或房角石将被放置在锡安城,这块房角石就是指弥赛亚。它是我们建立生命的根基,也是建立教会的地基。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小点

 ( (2)

 )

 、 教会根基 ——八 (赛二十八 16 节)

 主耶稣在(太十六 18 节)对彼得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联系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可以看到,主在这里,一方面是称赞彼得,另一方面主要将教会的根基启示他。那么这个根基究竟是什么呢?

 (1)、是主耶稣基督——(赛二十八 16 节)指出神要“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到了新约,保罗在(林前三 11 节)说:“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根基”圣经一再的启示我们,主的话如同磐石,他自己如同磐石,所以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是指应以基督为根基 (2)、是彼得的信仰——第二点“这磐石”也是彼得的信仰,那么彼得的信仰是什么呢?(太十六 16 节)耶稣问门徒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句话就是彼得的信仰,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基督徒共同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 “磐石”,我们如果将教会建造在这个信仰上,那么教会里信徒的整体生命都会提升包括教会的发展前景都是非常美好的。我们发现现今教会当中很多人都是从小就跟随父母亲人来到教堂。这作为一种信仰的传承的确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来教堂这么多年却不知道他们信靠的是怎样的一位神,很多人潜移默化的把神定义为这是父母信的神,而不是自己的神,很多的时候我们教导孩子信耶稣死后可以上天堂,却没有教导孩子平时遵行圣经的真理更为重要。从而导致他们听了道之后对他们没有帮助,听了道之后对他们平常的生活言语行为没有约束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正确、坚定、牢固的根基,我们要教导年青人听神的说话,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就有健康的身体,活泼的灵性,过着美满精采的人生。那么既然这个根基这么重要,那我们该怎样来建立稳固的根基呢?也就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的第二大点。

 二、如何建立稳固的根基 ( (1)

 )、 、 “破碎”自己 —— 深深地挖,甘心受对付,悔改 六 (路六 48 节)

 圣经在(路六 48 节)主耶稣说:“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我们看到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要想盖房子,首先就要深深地挖。挖的越深,将来建造的时候根基就越牢固。同样的,我们要想建立稳固的根基,首要条件就是“破碎”自己,“破碎”自己就是甘心受对付,藉着苦难经历神,然后悔改,把我们内心当中的自我、劳苦愁烦、一切拦阻的污秽都挖出来。让我们的主耶稣进到我们里面来。以神的真理取代我们内心自我的主观,这一个取代的过程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内心紧闭充满了罪恶、污秽、不义的东西,面对苦难总是逃避、埋怨神。那他怎么进到我们里面,那他的话语怎么进到我们里面。很多时候我们做人也是一样。我们总想着让别人先来接受我们,却没有试着让自己去接受别人。前段时间我听一个姊妹说:“她以自己真实的一面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不接受她,不理解她,她感到很伤心。那对于这个问题呢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我们作为神的儿女,不管是对待有信仰的还是没信仰的还是不同信仰的。我们都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而且有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所谓的真实的一面,对别人来说可能不一定是好的。如果我们跟人交往的时候。不先放低自己,怎么使别人接受我们。就算我们的主耶稣来到世上也是以人子的身份来的,他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君王身份来到世上的。他是以什么来帮助别人的?以爱嘛,神爱世人嘛,弟兄姊妹神的爱是向外的,但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爱呢?。教会当中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祷告当

 中求主使我们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我们的教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会始终是寥寥无几的原班人马?这是因为我们的嘴打开了,心却没有打开,我们要让别人接受我们,来到我们的里面,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低自己,来接受他们。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他们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以后出去服侍能够有这样一个看见。

 ( (2、 )、 “聆听”主话 —— 留心听,侧耳听 四 (箴四 1,10 ,20 )

 所罗门王在(箴四)三次提到要我们听,第一处(箴四 1 节)说:“众子啊,要听父亲的教训,留心得知聪明。”第二处(箴四 10 节)说:“我儿,你要听受我的言语,就必延年益寿。”第三处(箴四 20 节)说:“我儿,要留心我的言词,侧耳听我的话语。”这三处经文告诉我们在领受神话语的时候要留心听,侧耳听。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打电话时候。会很专心的听对方讲的内容,往往会不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一种专心的表现,同样的我们领受神的话语也是这样。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听道的时候看看小说玩玩手机,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听道的时候聊聊空话谈谈家常。很多的时候我们渐渐的习惯把听道理解为听课,(箴四 21):“都不可离你的眼目,要存记在你心中。”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在领受神话语的时候,我们的眼目要定睛在神,我们的目标要专注在神的话语上,不可分心,要留心听。我们不但要留心听,更要侧耳听。那怎样才算侧耳听呢?就是侧着耳朵听。有三个人:小威、小光、小东。有一天小威跟小光在寝室谈论小东,正好被路过的小东听到。小东就留心听他们的谈话内容。但仅仅留心是不够的,所以小东就把耳朵贴在门上,这样他就听的清楚,听的明白了。从这个比喻我们看到。我们领受神话语的时候不仅要留心听,更要侧耳听,要听的清楚明白。(箴四 22 节)说:“因为得着它的,就得着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神的话语不仅仅是真理更是生命。当我们回到神的面前遵行神的话语时,我们的内心就得着喜乐、得着平安。我们内在的生命跟外在的身体也会得到益处。

 ( (3、 )、 “遵行”神指 —— 爱(忍耐、不嫉妒、不自夸、不争竟)

 (可十二 30—31)

 听神的道很重要,不过遵行他的道、去做神所说的更加重要。圣经(雅二17 节)告诉我们:“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我们常说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字面意思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跟行是不能被分开的,前面我们说要留心听、侧耳听神的话语,要听的清楚、明白。那明白神的话语之后。我们就要去行。那怎么去行呢?(可十二 30—31)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这段经文启示我们爱有两个方面,即对上帝的爱和对他人爱。简单的说,当我们真心爱上帝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怎样的爱他人,当我们真心爱上帝和他人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健康有益的方式来爱自己。神的爱是向外的,是为别人的好处,而不是向内为自己的。这样的爱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是神帮助我们,除去我们的欲念和本性。我们才可以不计回报的来爱别人。所以我们常说要学像基督。因为我们越像基督就越能爱别人。同样的,教会也需要爱。保罗在林前 12 章清楚的说明哥林多教会在使用恩赐时缺乏爱。所以他在 13 跟 14 章教导哥林多教会还有我们爱的真谛和如何来实践爱,在教会里,爱比任何恩赐都重要。若传道人没有爱,那么他讲的道就是理论知识;若信徒没有爱,那么信徒之间就不能合一;若教会

 没有爱,那么这个教会再大、人再多、恩赐再多也是死的。

 ( (4、 )、 “持守”主道 —— 用信心和爱心常常 守着 (提后一 13)

 保罗在(提后一 13)教导提摩太和我们说:“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的守着”。我们看到保罗在监狱中的时候,他仍然继续他的事奉,虽然他失去了世上的一切,甚至将要失去生命。但他有没有放弃?有没有失去信心?我们看到‘没有’。他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可见当保罗走到人生的最后阶段的时候,他仍然将一切交托给神,他相信不管在任何的环境下,神都会看顾他、使用他。今天我们也一样。安逸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站立的稳。都会天天说‘主啊,我赞美你’、‘主啊,我相信你’、‘主啊,我爱你’。那么在患难临到的时候呢?在仇敌逼迫的时候呢?在撒旦搅扰的时候呢?我们还会仍然赞美主吗?我们是不是也能像保罗一样,深信我们的神他掌管一切,深信我们的神必定看顾我们呢?这是我们今天、明天、以后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以后出去都是要牧养我们的教会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教会的领袖。但是领袖会不会犯罪?会不会跌倒?长辈弟兄弟妹。会的。从古到今。有太多太多的领袖跌倒。有太多太多的领袖跌倒的例子。但是很可悲的是,我们没有从他们的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求主来怜悯我们每一个儿女,包括小弟兄自己。

 三、 检验根基是否牢固。

 —— (风吹、雨淋、水冲 —— 外在环境,患难、困苦、逼迫)

 今天,我们每一位长辈弟兄姊妹来到这里,来到主的面前。我们每一位以后都是要出去为主做工的,以后都是要做传道人做领袖的。很多的时候,患难逼迫临到我们的机会更大,那我们是跌倒呢还是站立的稳呢?耶稣在(太七 24—27 节)说把根基立在磐石上的房子,在面临雨淋、水冲、风吹的时候,房子总不倒塌。前段时间余姚水灾过后,我去我外婆家的时候,发现他们家新建的厨房竟然被水冲的只剩一堵墙了。他们家是九月份刚装修的。因为怕烧饭油烟会把新房弄脏。所以他们在屋子旁边的小溪上建了个地基,上面盖了个厨房。没有水灾之前去看,确实不错。但水灾过后我再去看。发现整个厨房包括地基都被大水冲走。同样的,我们人也是一样。安逸的时候肯定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在患难逼迫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站立的稳,就是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所要思考的问题。要检验根基是否牢固。就要看我们在患难困苦当中神的话有没有在我们里面,看我们能不能靠着耶稣站立的稳。愿神的话语常存在我们每一个长辈弟兄姊妹心里。当做生命的灵粮。靠着神的话语。我们灵命得以成长,靠着耶稣在我们里面。我们能够在患难、困苦的环境下站立的稳。

篇三: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门 1 对 1 教育 高中语文 一点素心 作者:黎武静 来源:《羊城晚报》2013 年 2 月 3 日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15 年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8 年的春天,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璀璨光芒。

 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弘一法师

 今宵别梦寒 梁衡 这个深秋的黄昏,当我们来到白马寺,人迹已是萧然。寺内显得清静而空旷,我们几人散漫行走其间,很自然地便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由佛教东传谈到得道高僧,其中一位女编辑和我谈起了弘一,并用她柔和的音色浅唱了几句《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此时,风掠过,白马寺塔檐上的风铃咣当作响,穿透血红的残阳,余音在紫气缭绕的寺院上空萦回。寺院的风铃与其他风铃所不同的感觉是显而易见的,既不小巧又不悦人,那种金属的音质本身就是一种感召,一种意象,尤其在这样一个深秋薄暮之际,令人听罢真有必要转过头来,把中断了几年的弘一书道研究接着做下去。

 只是,按弘一之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那好,就先走进弘一吧!

  说真的,对于弘一,我一直认为是个谜。我自己是没有能力进入那个已经逝去的心灵世界中去的,如今只能凭借他的遗墨,凭借他的亲朋故旧回忆甚至民间传说来复活此人。幸好,他所行未远,不至于雪泥鸿爪稍纵即逝。尤其是我的家离他圆寂的开元寺仅百步之遥,这些年又看了不少他的墨迹,便多少有些亲和的可能。不过怎么说,弘一对于生活在现实又忙乱的人来说,在精神方面,已经相隔一道厚厚的屏障了。

  未出家时,我们称他李叔同,出家后则敬称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肉身属同一种物质,只是精神、灵魂已经异化。家世浙西望族,生于天津,年轻又有才气的李叔同,那时多么令人歆羡啊。这一点他自己也深有感受,并不失时机地在这人生舞台上充分表现。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什么都要露一手。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没有不上手的。

 这时的他的确是一位翩翩美少年,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底子缎带扎着裤管,眉宇间尽显英俊洒脱之气,一举手一投足,称得上潇洒倜傥,光彩照人。可是曾几何时,收拾铅华,摒却丝竹,在我脑海中印下的,却是清癯枯瘦,古貌古心,一副古之高僧薪火绵延的零余者形象了。

 人生真的是一出戏。岁月的长风卷走了他青春的容颜,转瞬间留下平淡和寂寥。

 李叔同的出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先后披阅了诸家之说,有与李叔同过从甚密的夏丏尊、丰子恺,有他的高足广洽法师,更多的还有文人们从不同层面、角度的阐释,可惜没有一说能够让我感到若合符契。我只能说:此谜无解。就是让弘一本人来解,也是无从解开人生的重重绳扣的。这么一来,我对诸说都不感兴趣,有时看到学人在争论这一话题,内心还感到腻歪。人生是能够穷尽的么?没有穷尽。再说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常的轨道可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话间就成另一种模样了。至于无序、无规律可循,超常规的状态是经常有的。苏东坡当年说过人生如梦,梦就是无常。再说,人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状态,如精神、禀赋、情怀、缘分,真正是无法规划,无从定量。也许世间什么都可能一样,但是人和人,的确无从一样,这也就使人感到云谲波诡,无可究诘了。

 李叔同终于在很突然的情况下断绝尘念出家了。说是因为缘也罢,宿命也罢,从滚滚红尘中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李叔同消失了,弘一诞生了。我几次听到文人为他这种质变而嗟叹,以为文坛艺苑少了一个大才子,这损失无可弥补,又看到有人为佛门庆幸,说是得一高僧。我弄不清楚这幸与不幸的标准何在。再说,人生的转变能用幸与不幸二极如此简单地裁定么?显然是文人的偏爱和多情所致。大千世界,行当万千,彼此消长、互为涨落是很正常的。命数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衡量的标准,只是过程耳。李叔同向弘一转化,高深一点说是一种生命向度的选择。选择是相对于不选择而言的。选择可以有理有据,也可以无理无据,世事无常,什么都有可能变。通俗一点说是“换一种活法”,这没有什么不正常。你想想,在当今社会巨变的时空里,比李叔同骤变弘一更令人拍案惊奇的事还少么?只不过在当时,李叔同的转变太突兀和惹眼一些罢了。对于人生方向的选择,我钦佩的是他对于自我的负责。生命本来无所谓意义,精神也无所谓高尚鄙俗,总是在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方显出它的成色来。弘一成为人们景仰的高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修炼过程,其中包含没完没了的闭关治律、禁语、静修、写经,包含几十年清汤寡味的茹素生活,包含那个时代凄风苦雨带来的重创。

 晨钟暮鼓、古诗清梦,彻底地磨洗了一个人的灵魂。

 弘一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常。记得孔夫子曾让弟子广开言路“盍各言尔志”,足见志向各有不同。不同道不足语怪,问题在于能够不改初衷执著而行。今日的佛门,已不再是弘一时代的清冷静寂,变得熙熙攘攘起来。本是清净地,如今游客如织,门票上扬,新时代的思维培养了与之相适应的佛门弟子和佛家行为,这已毋庸赘言。尽管如此,假使我们身边的某一位亲人或好友突然出家当了和

  尚,恐怕在很长一段时日里,要成为嘴边的话题反复提及。无论怎么看,出家总是与常人常情相悖的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而选择其他行当,大抵不会如此令人不解,这真是一条非常之路。严复当年就坦白地说过:“男儿生不取将相,身后泯泯谁当评。”这种风气似乎愈演愈烈了。这种人生选择与出家无异,纯属一己之追求,关键在于能否一以贯之。许多失败者往往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入而不入,离而不离,如三月柳絮飘浮在空中,结果一无所成。弘一的成功在于他把复杂繁缛的人生问题简化了,他出家后的精神追求,竟是如此简单平常的承诺:当和尚就要像个和尚的样子。听起来素朴之至,做起来尤其难。你耐得住寂寞枯索么?你吃得起清苦寡淡么?我不由得想起我做客台湾佛光山寺,餐餐素食,菜肴虽远远丰盛于平常僧人,可二日下来已是满腹亏空,只得下山寻荤解馋。这种佛门生活弘一一过就是二十余年,甘之如饴,有滋有味。就我想来,弘一不是佛,也离佛境界未远了。

 我是从书法艺术这个视角扯开一个口子接近弘一的世界的。我自知难以深入,却可以窥探一些超然气象。李叔同时代,他那浑身充盈张扬的脾性,使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龙门四品》这类棱角锐利、转折刚硬的碑版。就说临写《天发神谶碑》吧,学此碑的人极少,缘由是品相不美,如折古刀,如断金钗,通篇峥嵘拗峭,火气极盛矣。李叔同偏好这一类风姿,临写得锋芒毕露,利刃森然,简直是他的心性最如实的写照。入空门后,弘一的书风渐渐地转化了,外在的锋芒逐渐剥蚀,而内在的蕴藉、蓄涵却在不断地增长,以至于精光四溢,恬淡浑穆。我曾经认为纵笔挥洒有自己的一整套运动机制,并无涉“字如其人”,但在弘一身上,我不能自圆其说了。他立意要当翩翩公子时,字便是公子字;立意要当和尚,当年笔墨中的盎然生气,遂成《广陵散》,氤氲通篇则是空门韵致了。

 弘一属清逸之人,书风也必然归属逸品。其书作品性之静,品格之淡,造型之松,点线之敛,都是常人不想为也不堪为的。我遍翻书本,委实理不清弘一时代以何种古典碑帖为范,最后只能归于他按自己的心机纵笔,不再与古碑古帖纠缠瓜葛了。凭心任性,无以为范,也就处处为范,广采博收。放开了也好。人渐清癯,字型也见枯瘦修长;人渐超然,字型也见清空悠然;与世无争,字态也日见淡泊和善。我是在三十岁后才向弘一的书法行注目礼的,在此之前,它一直无法进入我的视界里。它的审美特征缺乏普泛性,很狭窄。更多的人将一扫而过,视而不见。弘一的书法是不可学也不堪学的。只是心平气和时,一炷香,一壶茶,细细咀嚼,可以咀嚼出人间世态。这种纯乎内心的笔墨情趣,千百年都是至味。

 弘一无法成为时代的歌手,而李叔同有些可能,像他填写的《满江红》是那么的慷慨澎湃:“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就是放入沉郁的南宋词中也毫不逊色。出家后尽管他“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说得很艺术,却无法成为时代的高头讲章。同样,弘一的超然书风也无法成为书道主流,只是边缘的一掬清泉而已。这也注定了弘一一脉书风延续绝少。人们无法从他的笔墨里感受到视觉的盛宴,总是那么一汪秋水,没有大动作。不过,我乐于相信随着时代发展的喧沸和昂扬,弘一书风将从另一个方面,成为人们精神的栖泊之地,用它那纤尘不染、清远无杂的情调来给人们以心灵的补偿。弘一在他书法上表现了一个相当高明的构想,即简约,似无技巧可言,却是最高超的技巧,完全是不动声色的,

  不显山不露水的。读过古人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吧,会对如此简约的文字组合不可思议,又会为其中韵味拍案叫绝,弘一的书法也是如此。大凡我看到有人临摹弘一书法,就以为徒费年月。不是么,弘一的情怀我们都不能达其万一,连吃二日素食都承受不了的俗人,又有多大可能得到弘一的艺术真谛?仅得皮毛之相,这又何苦。也许有人说,弘一偏于一隅的呼吸吐纳毕竟与时代有些隔膜。是的,和尚就是和尚,和尚不是斗士,用斗士的行为来要求和尚,真有些圆榫对方孔的幽默了。在相隔整整六十年的历史距离后,我们发现了,一腔衷曲满腹真情投入的意义,并不因时变而陈旧。正是对世间万物万事都看淡了的人,才有可能对于一种追求始终不辍,由此更见真挚动人。

 有人从佛门归来,对我说了一通生活是何等的重复和无味,似乎人间乐趣全无。就我的体验,如果指今日佛门可能不妥,而当年弘一的物质生活大概如此这般。从李叔同到弘一,这种转变是付出代价的,以至于无论从何处观之,既可悲又可喜。佛学,与其说是宗教之一种,莫若说是生活哲学之一种,浸淫久了,不仅形容异于常人,灵魂也是别一种。弘一有一次到学生丰子恺家,丰子恺搬出一张旧藤椅请老师坐。弘一不忙着坐下,而是先把藤椅轻轻摇晃了几下,方才缓缓入座。丰子恺有些纳闷,不知个中缘由。而后一次又是如此。丰子恺便问为何这般,弘一徐徐地说:你的藤椅旧了,易生虫子,如就这样坐下去,必坏了它们性命,故摇动以示它们留意。呜呼!弘一的言行、思维,已寓于至大至深、至细至微了。这样的境界,何敢赞一辞。以无渣滓之心领悟宇宙生命之一切,甚至怜爱细若蚊蚋的生命。前尘影事,长山远水,至今撩起,仍令人不胜遥想。这种功德,在于出家后弘一的不弃不执。目标是明确了,过程却需慢慢地茹涵、吟味、消解。长夜漫漫,木鱼笃笃,青灯黄卷,芒鞋布衲,这对于只有三十七岁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是一种艰难的精神苦旅。从个人生命的意义上说,很是需要保守一方心灵的净地的,惟此,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随波逐流、朝秦暮楚地改变自己的情怀,却只能丧失了。

 《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与狷是两码事。狂者常执非常之情意,凡事激进而求速决;狷者多持平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弘一不能算是狂者,却可算是狷者。在“兼济”与“独善”二极中,他选择了独善,漫漫长夜自磋磨,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忠诚和责任。如今的红尘中人,专一事而尽心性者并不太多。更多的如鼓上蚤,今日治学,明日下海;什么时候才高谈修身养性,转眼倚红偎翠任五色迷目七音乱耳了。这使有良知者谈起弘一,总生出羞愧神色。出家前,他是何等地喜爱名场征逐啊,可后来,据我翻检他的年表,就有多处闭关研律的记载。这对于常人不啻于一种精神上的惩罚,只有心甘情愿接受者,才有可能专注于佛的跟前。

 一种低调的精神生活延续下来,使弘一达到了超常的境界。几十年滴水穿石般地向着追求的核心进展,平淡无奇又那么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弘一不过是泱泱人海中的一滴水,这滴水与众不同的是至柔达到至刚。相比于高调的人生,低调人生更有一种保全完善的可能,就像他的书法小品一样,不可能成为廊庙的供器,却完全可以供心绪不宁的人平息躁气。弘一是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归属的,若换成常人不免有些恐慌,可是在弘一重复而递进的时日里,除了修善行为,也修善对于彼岸世界的信念。我仔细读过他用工楷认真写下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从丙子年三月二十一日起至四月八日书毕,洋洋五千余字,历时十余天,气韵是那么和谐,笔调是那么统一,似乎一气呵成,不

  曾间断过。《老子》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弘一的心性就是一滴澄澈透明的水。有趣的是我们在欣赏李叔同时,看到了他过人的才华,而仰望弘一,似乎他一进佛门,才华就走失了,只留有高僧的情怀。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弘一同样是才华超凡的。他...

篇四: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生命的突破的讲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生命的突破的讲章》的内容,具体内容:人不怕笨,不怕蠢,只怕人生没方向,做人不努力。想赢先认输,然后再求突破。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篇一读经:罗马书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人不怕笨,不怕蠢,只怕人生没方向,做人不努力。想赢先认输,然后再求突破。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读经:罗马书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心意更新而变化",是指内心不断的突破和改变,我们要不断地经历更新,才能与神同行。人的一生漫长,关键处只有几步。突然之间你经历到崭新的改变,突然间的翻转,给我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涉及到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改变、性格喜好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有时这不是潜移默化的,而是突然发生的改变,这就是突破。

 突破需要内心的一个决定,我们需要立定心志,不再做原来的自己,来迎接生命的突破。很多时候,我们的突破是被动的,在舒适的环境中不情愿改变,所以神有时候让一些挫折、打击、压力临到我们,把我们从安乐窝里赶出去,让我们不得不突破。就像小鸡在蛋壳里需要努力地破壳而出,因为这关系到生死存亡,它需要一个爆发力冲破蛋壳,才能有崭新的生命。我们也是一样,需要经历上帝给我们的突破。有时候我们原本以为前面挡

 着一座大山,当突破以后才发现,原来那只是隔了一张纸,只要我们愿意靠着神的力量去突破,就会发现问题迎刃而解。你可以有改变,但决定在于你的心意,愿意被更新、突破。

 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怎样经历突破。第一,敢于破碎自己;第二,敢于突破现状。

 一、敢于破碎自己——你的旧人

 约 12:24-2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经文讲到的是两种生命。一种是老我的生命,因为已经适应了,所以不愿意放弃,不愿意改变。比如有人总是发脾气,久而久之习惯了,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改不了了,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不想突破,这样"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

 神要我们去改变,去迎接一个崭新的生命,需要有一个破碎的过程。破碎是通过外界给我们压力,让我们从厚厚的包裹中挣脱出来,这需要先埋葬自己。就像麦子,麦子的破碎就是通过埋在泥土里,经历痛苦,暗无天日的环境,生命开始有了突破。生命有"趋光性",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突破自己,穿过土壤朝向阳光生长,直到有一天麦苗破土而出。当一粒麦子没有落在泥土里,它只是一粒;但是当它在泥土里死了,经历破碎,舍弃了原来的生命,就"结出许多的子粒来"(约 12:24),有 30 倍、60 倍、100 倍的收成(参太 13:8)。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经历破碎,才能成长。

 所有的生命都有一种趋光性,神就是光,所以人的本性是要寻求温暖、

 寻求爱、寻求生命的答案,这是每个人对上帝本能的寻求。但是我们必须要突破自己的外壳,不要爱惜旧的包裹你的生命,你必须经历"向死而生"。当有一天你感觉到心灵的痛苦,对自己身上的罪产生厌恶感,原来孤芳自赏,突然发现开始厌恶自己,对自己的罪无法忍受,"恨恶自己生命的",就得着真正的生命。就像约伯,曾经充满自怜自义,但是当他遇见上帝的时候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 42:5-6)他真正经历到了神,看到从前的自己是何等不堪,他的生命有了突破。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的自义都是虚伪的,用上帝的眼光看自己是多么的卑微渺小可怜,才会感觉厌恶自己,想要突破自己。我们讲生命的突破,前提是已经重生的人,虽然有了新的生命,但是我们的生命需要突破,要像麦子一样突破那层外壳。不要再爱惜自己,不要说"我就是这样了",而要破碎自己。今天神在我们生命中,要让我们破碎自己,才能迎来生命的丰盛。

 神会让我们遇到一些危机、打击、挑战和逆境,以此作为突破口,让我们感觉到必须要改变。比如雅各,他用聪明诡诈,用人的办法,在前半生追求成功、荣华富贵,人生所需的应有尽有,但是当他从舅舅家逃出来,越来越接近老家迦南地,要去面对哥哥以扫的队伍时,他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有,没有安全感,感觉人生山穷水尽了。在他最无助的时候,神就找到了突破口,他退到上帝面前祷告,抓住上帝不放。

 创 32:24-28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个人来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正在摔跤的时

 候就扭了。那人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名叫雅各。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雅各在雅博渡口独自向神祷告,与神摔跤,这是他的"突破之夜"。"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当然神不可能胜不过人,只是很多时候人太强势,神就退到一旁让人任意而行。神在雅各身上做了一个改变的动作,"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他的腿就瘸了,伴随着他的后半生,成为一个记号。从前雅各得不到上帝的祝福,因为他名叫"雅各"(意为"抓住"),他一直都在靠自己的能力在抓、在奋斗。神给了雅各一个新的名字:以色列,后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名字,这是一个影响人类历史的名字,主耶稣也是从这民族出来。

 神将雅各摸了一把,改了名字,是为了让他突破,放下自己的的强势,放下走在上帝前面的努力。大腿是人身上最有力量的地方,神让雅各的腿瘸了,就是让他不要再倚仗自己的能力,让他谦卑下来,降服在神面前。今天你的"大腿窝"在哪里?你的骄傲、脾气......你生命中的缺点是什么?让这些被上帝改变,你的生命让上帝来摸一把,就能被上帝得着,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在压力打击面前,你需要像雅各一样谦卑下来,去迫切地祷告,寻求上帝。你生命中一定会经历突破,就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通过破碎来迎接新的人生,让神在你的生命中运作,在沙漠为你开江河,让你卸下重担,为你开道路,让你行在神的旨意中。

 跟大家分享一个见证,有一位弟兄名叫威尔逊,突然之间被公司辞退了,这是人生的重大打击。我们许多人也遭遇过这样的打击,突然面对生活、

 工作的不顺利,其实这正是生命需要突破的时候,就像麦子被埋在土里,只有向上才能突破黑暗。当威尔逊面对突如其来的失业,一家老小需要供养,他只好四处找工作,但是找不到。他甚至想到了死,妻子提醒他迫切祷告,去需求神,在困难中发现自己是那么脆弱。后来他就找到一份建筑承包商的工作,为了生意要四处奔走。他在各地出差,总为找不到合适的旅馆而烦恼,设施良好的酒店价格太高,便宜的小旅馆又脏又不安全,他就想到一个主意,何不开一些价格适中、干净清爽的旅馆,方便出行的人们呢?夫妻二人就齐心协力,开拓旅馆,这就是著名的世界连锁"假日酒店"(Holiday Inn)。这就是上帝通过他人生的低谷破碎他,让他谦卑寻求,让上帝使用,生命得到翻转。所以我们常说,"危机就是转机",当我们安于现状,就容易固步自封。但是神要翻转你,让你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从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你要勇于挑战自己,突破原来的观念、能力,需要"向自己死"。

 对于基督徒来说,只有"死了"才有生命。主耶稣的死给了我们新的生命,"老我"的死带来我们生命崭新的突破。我们往往在面对患难、打击,上帝要在我们生命中有所突破时,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一年、两年......生命还是老样子,这就是白白受苦,白交了学费,生命却没有长进,继续在罪中打滚。求神怜悯我们,让我们在苦难面前不要白白付学费,而是要明白神通过这些苦难打击让我们学习什么功课,要我们的生命有怎样的改变。我们在神面前这样立志,才能经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

 让神来改变我们生命中需要改变的地方,来破碎我们的生命,这是突破的第一方面。

 二、勇于突破现状——你的安乐窝

 我们都有自己习惯的、感觉舒适的生活方式,但是神要我们走出自以为满足的、平淡安逸的生活,走出我们的安乐窝。以弗所书 4 章 21-23 说,"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人总有天然的习性,这些习性会让我们远离神,我们要脱去这些"旧人"的样式,将我们的心志"改换一新"。这就与罗马书的的"心意更新而变化"是一致的,都是让我们不要被老我的性情所累,而要按着主的旨意来更新、改换自己的心志,使我们拥有从神而来的崭新的生命。

 基督徒的信仰永远是新的,不能老旧。人有神的形像和样式,要有一种突破的创意和创造力,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要不断突破,突破原有的,突破以往的,不断更新自己。今天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不要做一个守旧的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要满足于过去,也不要追求安逸,因为你的罪性,安逸会成为滋生罪的土壤。安逸也会使人懒散、失去目标,如果是教会则会产生纷争是非。

 在我们生命中的许多方面,要思考新的突破。我们要带着新意来事奉神,我们的各项教会事工等都应该有新意,这样我们的教会才会不断地成长,合神的心意。

 回到我们个人,也会有很多地方需要突破,如果你不愿意,神就会通过一些外力来搅动你,让你走出自己的安乐窝,走出自己的现状,去突破自己。摩西用鹰的比喻来向以色列百姓说明耶和华是怎样在旷野的路上保守

 他们、训练他们,教导以色列的百姓要从鹰学习突破的功课,不要固步自封,过自己安乐的小生活,以致犯罪离开神。"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申 32:10-12)

 我们的生命也像小鸟、雏鹰一样,总想享受温暖的安乐窝,伸长脖子盼着有人拿食物来喂养我们,总是想要得恩典。但是神要挑战我们,要我们离开巢窝,就像老鹰把雏鹰"狠心"推出巢窝,这才是真正的爱。鹰的巢窝通常建在悬崖上几十甚至几百米的高处,小鹰因为没有飞翔的经验,即使羽翼长成也不敢展翅飞翔,所以老鹰会搅动巢窝,使小鹰跌出去而被逼展开翅膀学习飞翔,去享受蓝天白云那种宽阔、自由的生命。

 我们很多人年纪不小了,但内心仍然像婴孩,因为我们不想迎接挑战,不想超越自己,过那种像鹰一样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生活,所以神要搅动我们原来的安乐窝,让我们失业了、夫妻吵架了、工作受挫了......似乎大难临头,但是你不要惧怕,因为神与我们同在。小鹰从巢窝里面被推出去的时候,老鹰会在它们上方守护,一旦发现雏鹰无力再飞,就立刻搧展双翅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如此经过多次的训练,雏鹰就能学会飞翔。我们也要学习凭着信心的翅膀去飞,因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上帝都会保守带领我们。要勇敢的走出自己的安乐窝,走出所谓的安全的港湾。如果你不突破自己,永远都不会成熟;突破自己,才能尝到生命中的另一种甘甜。

 刚才我们的弟兄做见证讲到他们夫妻的婚姻历程,他们为了逃避原生家

 庭,拼命抓住对方作为救命稻草,躲在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安乐窝里面,缺乏跟其他人的交流,也没有力量去应付生活的挑战和压力,变得非常脆弱。神要我们走出去,有更大的使命和挑战,我们要锻造自己可以被上帝使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突破自己,今天神要在你生命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把你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能够展翅翱翔的人。我挑战我们的弟兄姊妹改变一下自己不合神心意的地方,比如你的胆小的性格,勇敢迈出去,去做一些以前不敢的事。对自己有一个突破和蜕变,一个像鹰一样的蜕变,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是生命中很重要的经历。

 我自己深深地知道这样一种突破带给我的挑战,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只要有突破的心志,就没有什么难处可以难倒你。多年前我从神学院毕业后去一个教堂,发现那里老气横秋没有活力,我很着急,就想到在聚会前带领他们唱诗,让他们心里火热起来。我天生不会唱歌,但我竟然敢站起来带领这么多人唱诗,因为我愿意接受挑战,突破自己。我生性胆小,不善于讲话,原本从事的是文案工作,做得驾轻就熟了,但是我挑战自己,走出自己的熟悉的环境,走上讲台讲道,因为我看到教会的需要。刚开始的时候,讲道前常常紧张得几天几夜睡不着,但我不放弃,这都是因为我有愿意突破自己、为神所用的心志。有了这样的心志,神就在我们生命里动工,把我们所没有的加给我们。

 小鹰被推下悬崖学习飞翔的一瞬间,应该是极其恐惧的,我们人也是,在经历未曾尝试的事物时,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紧张害怕,但在这样的危机中就会突破自己,神就带领我来到他的应许之地。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计划,我们要突破自己,去换一种活法,我们的生命

 可以变得不一样。原来需要别人照顾的,可以去做小组长,去关怀教导别人;原来不敢讲话的,试试看站在众人面前讲话;原来不愿意去饶恕别人的,现在主动跟人家讲和;原来要睡懒觉的,试试四五点钟起床读经祷告;原来夫妻吵架要冷战两三天甚至一个礼拜的的,现在马上和好......这些都是突破,从小事上开始突破。突破就是改变自己,做原来不敢想、不肯做的事,为着主的缘故,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尝试以前没有想过的事,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可以不一样。

 我们的神是一位突破的神,他做事总是出其不意:他与老年亚伯拉罕立约"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 22:17)这在亚伯拉...

推荐访问:改变自己生命的讲章 改变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