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9篇

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9篇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9篇,供大家参考。

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9篇

篇一: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干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这说明殷商 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 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 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 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 2.《哈佛中国史》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成为大一统需要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这种制度是 A.文官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度 3.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材料说明 A.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B.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 C.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D.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 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干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由此可知 A.格物致知才能发现天理 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理想 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 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 5.如图所示,蒙古各部经过休养生息,已成明朝边患。正统十四年(1449 年),蒙古瓦刺部太师也先寻衅发兵进攻大明,太监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段史实说明 A.宦官对皇权有重大影响 B.明朝惨败导致土崩瓦解 C.明朝首都被瓦剌攻陷 D.瓦剌占领大明大片领土 6.1839 年小斯当东在英国下议院说∶"我很了解中国这个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个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某种结果,就必须使用武力。这场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不可估量。"这场战争的发生说明了 A.英国人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B.中国专制统治引起英国的不满 C.英国下院对国家政策有重大影响 D.战争是解决中英矛盾的唯一涂径 7.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 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8.民国时期,国家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武汉裕大华创立于 1919 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从曾经的以纺织业为主,到进军服装终端制品行业,裕大华集团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行。材料表明裕大华 A.曾经为民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B.由轻工业转为重工业 C.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 D.属于官办性质的民用工业 9.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指出;"毛泽东根据得自五四运动的经验,充分意识到知识分子

 领导工人农民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学生和教师在这个层面上堪称中国革命的伟大源泉。"作者主要想说明 A.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的运动 B.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五四运动经验 C.毛泽东认识到工人的重要性 D.毛泽东是五四运动最重要领导人 10.据传,武汉一农民家在 1975 年、1980 年分别贴过年的两副对联。1975 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衣)少十(食)。1980 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干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大跃进的开展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说∶"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说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人人平等 B.解放奴隶和隶农 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统治者利益 12.巴尔格著《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指出∶"新贵族……喜爱的是交付高额市价租的大租户,而不是交付小份租金的领有农。这些新贵族有时又是附近庄园使用雇农劳动的租地农业家或大公薄持有农,他们饲养牲畜供应伦敦市场,繁殖羊群和出售大批羊毛,并且常常是商业公司的股东、船主,手工工场的缔造者,以及海外商站的创建人。"这说明新贵族 A.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B.变成唯利是图的商人 C.与资本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尖锐 D.与旧贵族头衔没有任何联系 13.漫画是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这是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漫画。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君主专制得到巩固 C.反封建思想多元一体 D.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 14.1921 年列宁就实行新经济政策时说∶"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中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 1776 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这两个"新政"都 A.巩固了现存的国家制度 B.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15.托玛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经历了 3 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 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 1800 年一直到 2000 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这一阶段 A.世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中国抓住每次发展的机遇 D.科技革命中心一直在西欧 16.1979—1988 年间,中美贸易额从 24.5 亿美元增加到 100 亿美元。1989—2000 年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 122.5 亿美元增加到 744.7 亿美元。此后,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材料说明中美贸易 A.因摩擦加剧而走向萎缩 B. 影响世界局势稳定 C.在摩擦与合作中曲折发展 D.受中美政治体制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体育教育沿革】(12 分)

 材料—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

 ——摘编自戴伟宇《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体育思想考略》 材料三 1917 年,23 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 6000 字力作,他说∶"国力恭〈茶〉(nié,痴呆,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仍始终坚持理念不变;为延安保育院小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摘编自杨小波《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体魄",于今有何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和谭嗣同的体育思想。(6 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的作用。(6 分)

 18.【历史上未成年人保护历程】14 分)

 材料一 18 世纪开始,新建的大工厂突然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手,而广泛采用机器降低了对劳动者体力和技术的要求,儿童就成为资本家所使用的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当时英国的新兴纺织工业特别需要手指细小而灵巧的儿童,成千上万这种从七岁到十六岁的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就被运到北方去了。

 —摘编自施义慧《19 世纪英国解决童工问题原因探析》 材料二 18 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 1/10,平均每天工作 13~14 小时,儿童身心受到严重伤害。19 世纪,大量儿童从事繁重劳动,社会缺乏优质劳动力,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9 世纪末,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摘编自侯壮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状况》 材料三 20 世纪初,多国在瑞士日内瓦签署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 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 年通过的《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 196 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摘编自叶慧《20 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出现童工的历史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使用童工产生的影响。(4 分)

 (3)根据三则材料,概括 18 世纪以来未成年人权益发展历程。(6 分)

 19.【城市化下世界与中国】(14 分)

 材料一 19 世纪 60、70 年代,美国政局逐步稳定,城市人口占比 20%左右。1890 年以后,工业革命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逐步攀升。随着交通的进步,美国大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增加到 5000 万。在 1920 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的总数超过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

 ——摘编自李超《城市化∶经验回顾和路径启示》 材料二 《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 1949—1957 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 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 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 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 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 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 6 个阶段。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8 分)

 20.【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12 分)

 材料

 -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请你选取一种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D 从材料中"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王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可知出现了嫡长子继承。A 项不符合材料与史实。B 项在题干中无体现。C 项说殷商依据才能继承王位,子辛是正宫嫡出长子,凭借血缘关系。

 2.C 材料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这种制度是皇帝制度。

 3.B 材料中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西塞罗认为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共同点是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所以选择 B。A 项说法错误。C 项与材料没有关系。D 项既不是材料主旨,也不法涵盖材料。

 4.C 朱熹提出道德至善,王阳明提出致良知,都强调人性的善。A 项说法与心学主张不符。B 项只涉及到王阳明,无法涵盖材料。D 项说法错误。

 5.A 材料中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说明王振对皇权有重大影响。B项错误,不符合史实。C 错误,从图看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从图示看也不符合事实。

 6.C 小斯当东在英国下议院演讲,鼓动对华战争,最终发生了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 C。A项与材料相违背,小斯当东是中国通。B 项说法不合乎材料内涵。D 项说法错误且绝对。7.A 选项中只有 A 项所示工厂是李鸿章创办的,故答案选 A。

 8.A 材料中介绍的裕大华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在抵制外国资本入侵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故选 A。B 项说法错误,裕大华是轻工业。从事纺织。C 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体

 现最大。D 项说法错误,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9.B 材料表明毛泽东从五四运动认识到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为日后探索中国革命寻找到阶级力量和同盟者,最终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是学生、工人、商人参加的运动,故 A 不正确。C 项毛泽东不仅认识到工人阶级,也同时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故 C项不完整。D 项错误,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五四运动最重要领导...

篇二: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022 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 70-20 万年前(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聚落遗址 2. 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 D. 郡县制的推广 3. 它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碑,它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鸦片战争 D. 辛亥革命 4. 2016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A. 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B.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 宋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D. 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5. 雅礼教育集团初中历史兴趣社团研究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公历等内容。据此可知,该社团研究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罗马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6.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的名字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新法典》 7.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海外贸易 B. 民主政治 C. 文化教育 D. 军事外交 8. 公元 2 世纪,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内湖”。该帝国是(

 )

 A. 雅典城邦 B. 罗马共和国 C. 罗马帝国 D. 古巴比伦王国 9.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 城邦 B. 庄园 C. 租地农场 D. 手工工场

 第 2 页,共 20 页 10. 202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 56.84 万人。学子们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兴起于(

 )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 中世纪的欧洲 D. 古代罗马 11.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12. 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农奴制改革 D. 明治维新 13.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 古埃及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希腊文化 14. 2019年纪念达•芬奇逝世 500 周年,2020年纪念拉斐尔逝世 500 周年,2021 年纪念但丁逝世 700周年。人们纪念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原因是他们推动了(

 )

 A.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C.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5.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英国工业革命 D. 拿破仑远征 16.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兰教诞生于(

 )

 A. 中国 B. 巴勒斯坦地区 C. 阿拉伯半岛 D. 古印度 17.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 1640 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柔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

 )

 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君主立宪制 18. 1804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

 )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 19. 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意义是(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废除了农奴制 C. 实现工业化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0. 从 1863年元旦起,美国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得益于(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B. 《宅地法》的颁布 C. 北方军事实力的增强 D. 林肯遇刺 21. 明治维新在日本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

 A.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沦为了殖民地国家 C. 结束了幕府统治 D. 彻底清除了旧制度的残余 22.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 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23. 到 1942年 6月,德军迅速向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挺进。9月,德军空袭斯大林格勒,在这个时刻,斯大林命令“不后退一步”,号召他的军队进行“卫国”战争。次年 2 月,德军投降。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偷袭珍珠港 D. 柏林战役 24. 他是湖南望城人,他的名字在中国已经成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就是(

 )

 A. 雷锋 B. 欧阳海 C. 罗盛教 D. 邱少云 25. 红军长征初期,打乱敌人部署,把数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被动局面的军事行动的是(

 )

 A. 四渡赤水 B. 血战湘江 C. 会宁会师 D. 通道转兵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3.0 分)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请以“民族复兴”为题写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提示:可以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两个,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第 4 页,共 20 页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7.0 分)

 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了解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 2000 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材料二:贞观六年,太宗对大臣们说:“纵观古代帝王,有兴有亡,都由于君主耳目受蒙蔽,不知政治得失,忠诚正直者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者日渐得势,最终灭亡。这真可怕啊!”魏征答道:“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摘编自《贞观政要》译文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良好社会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三十大发明》中,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于 1550年最早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3) 从材料三“中国的三大发明”中任选列举一例,说说它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四:在古代史上,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边疆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地区

 史实

 新疆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①

 ______ 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新疆地区。

 西藏

 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②

 ______ (官职),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台湾

 清朝:1684年,设置③

 ______ (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台湾的东南海防。

 (4) 请你将表格中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 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其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

  材料三: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

 第 6 页,共 20 页 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4)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一例。

  材料五:到 1952年底,大约 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 7 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到 1952年底广大农民能够成为土地的主人,得益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 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

 29. 2022年 2 月 24日,俄乌边境冲突升级,俄军对乌克兰实施多点军事打击。硝烟四起。俄乌冲突触发地缘政治动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 3-4 年,将有 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1)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是哪次战争?

  材料二:1919-1922年,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1921-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中日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是什么?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

  材料三:1941年 12 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3) 珍珠港事件推动中美苏英等 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四:近期,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急剧变化,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材料五:从 1989 年东欧剧变与 1991 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的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的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

  ——齐世蒙、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5) 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请举出两股推动世界开始向新的格局过渡的重要力量,并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6)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第 8 页,共 20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 70-20 万年,B项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距今约有 170万年,排除 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 3万年,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 6000 多年,排除 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2. 【答案】C

 【解析】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

篇三: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技巧三步走1.亮观点 是什么(观点要明确)观点:陈述句(观点=认识、见解、看法、感悟等)2.重论证 为什么论证:①要求:史论结合,着重强调叙述史实要完整。完整并不是要全部叙述,而是叙述题干所要求的角度内的知识,一件历史事件有很多的作用、意义,一般只选定一种角度。②论述一般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意义、评价、作用、地位等)3.作总结 怎么样呼应观点,小结提升。用“综上所述···,因为···所以···,因此···”等。

 一.中共领导综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论述: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放弃中心城市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1.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党的自我革新”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00字以内)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政党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领导工农革命军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面对不同的形势,总能适时调整政策,不断自我革新,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 材料2021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多年前的不到200美元增长到如今1万多美元,让8亿多人彻底摆脱了贫困。——摘自新华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2020-08-0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富强”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00字以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朽,使得中国积贫积弱。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实现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1978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实施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党的百年奋斗经历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材料上图是中国近现代化外交年代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思想,并围绕改主题思想,列举中国近现代外交历史的具体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00字以内)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正当合理的外交诉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建交、实行全方位外交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听到中国的声音。回首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让我们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牢记历史,努力建设更强大的祖国。

 4. 材料一 (部分)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材料二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编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思想明确,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历程。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综上所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

 5. 材料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史实,以“中国发展离不开共产党领导”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200字左右。)

 人民军队的摇篮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为了挽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政策,1927年中共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思想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针。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6. 材料“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衡量一种制度到底优越不优越,关键要从它在国家危急头的现实表现来考察,从它的治理效果来评判。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进行了一场部署周密的应急大作战、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团结互助的全民大动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的强大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和资源调配力,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地认识我们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魄力。——据人民网评《解码“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2020.7.15)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围绕该主题思想,列举除材料中“疫情防控”以外的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思想明确,至少用三个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充分应对挑战,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一系列成就,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保证了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又保证了高效决策。在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创造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并保障国家统一,中国实施“一国两制方针,促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实现繁荣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结合中国发展实践,有力推动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彰显了强大的制度优势。

 7.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概况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思想明确,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清朝初年,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中国在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重新崛起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材料8.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围绕“中国共产党的28年”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题目自拟,史论结合,不少于100字。中国共产党的28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1949年,打败国民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文明交流互鉴1.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以“文明交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200字左右。)对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唐朝时期,国力强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也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国际盛会,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敞开国门对外交流,可以促进国强民富。

 2.材料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2020.9.2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互鉴”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200字左右。)文明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产生了各种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对事的处理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让其共存共享的好方法。中国坚持在互相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和平交往,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与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强调要着眼于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只看见分歧。加入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均体现出中国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求同存异”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态度。历史上苏联援助中国进行国家建设,美国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同抗击法西斯集团等,均说明不同文明或国家之间有加强合作实现互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文明只有互相交流和借鉴中才能实现发展要坚持开放包...

篇四: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21 —2 2022 学年度高三阶段性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鞅变法中颁布“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商鞅此举重在 A.改造秦国的社会风俗

  B.借助变法来推动社会转型 C.强化民众的法律意识

  D.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2.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上收铜,勿令布”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这些做法

 A.旨在稳定市场秩序

  B.体现西汉政府的抑商政策

  C.加重地方财政危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唐德宗朝“四镇之乱”时, 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分别称王, 但仍尊唐中央为正统, 而朱泚在长安称帝, 却是企图取唐而代之, 所以唐廷宁可赦肇乱的河北而讨朱泚。唐政府的这种做法 A.旨在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B.使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存在

 C.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4.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由此可知,当时 A.科举考试不再考诗赋科目

  B.人才选拔制度更加成熟完备 C.理学迎合了封建统治需要

  D.“五经”开始成为官方教材 5. 钱穆《国史大纲》中统计了从洪武四年到万历四十四年,246 年间,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共计 244 人,其籍贯如表 1 表 1 北方 人数 南方 人数 北直隶 7 南直隶 66 山东 7 浙江 48 山西 4 江西 48 河南 2 福建 31 陕西 9 湖广 8

  四川 6

  广东 6

  广西 2

 合计 29 合计 215 这反映了明朝 A.政府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B.北方士人政治影响力降低 C.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开发

 D.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6.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如图 1 所示)。

 这一变化表明,清政府 A.接受实业救国思潮

  B.意在保全利权发展经济 C.重视沿海经济发展

  D.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表 2 是关于“克林德碑”的发展历程,这反映了 表 2 时 间 事

 件 1900 年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 年 清醇亲王载沣代表政府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 年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 年 在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国际环境决定外交走向

 B.西方国家同情支持中国 C.中国民众爱国意识增强

 D.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8.1915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青年应有的六大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精神”的提出 A.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B.回应了变革思想的时代要求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9.(本次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图 2 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 3 内容节选自 1947 年 1 月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山西朱宁村的村民向毛泽东祝贺新年的信。这说明

 图 3 A.土地私有制被废除

 B.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

 C.农民拥戴中共政权

 D.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11.图 4 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工业建设成就示意图。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大力援助

  B.重视西北的开发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人民政权的巩固 12.1981 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广东农民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 月,《南方日报》在二版头条刊发了《胆从识来—访大面积承包鱼塘的社员陈志雄》,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并在编者按中明确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仿照试行。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C.农村改革引发城市改革

  D.群众创造力加快改革进程

 13.苏美尔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些法律规定旨在 A. 限制传统保守的势力

 B. 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 C. 确保法律的至上权威

 D. 提升下层民众的地位 14.埃及最早的金字塔出现于第三王朝时期,第四王朝时期的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规模非常宏大。但到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建越小,并逐渐走向了衰落,约在第十七王朝时期停止修建。这一趋势 A.反映了国民宗教信仰的变化

  B.根源于埃及国力的衰退 C.说明了法老专制权力的下降

  D.促进了神庙建筑的发展 15. 早期的阿拉伯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后来,地理学知识得到了广泛运用。在9—14 世纪,阿拉伯帝国出现了苏莱曼、麦斯欧迪、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正是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才逐步了解和熟悉亚洲及东非地区的。据此可知,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加剧了帝国的对外扩张 C.适应了远距离贸易的发展

  D.推动了翻译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16 题 14 分,17 题 13 分,18 题 16 分,19 题 12 分,共55 分。

 16.(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表 3

  中国古代 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 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教并立 隋唐 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 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14 分)

  1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

 路

  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16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

 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 年 7 月 15 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 年 7 月 17 日) 乙:摘编自 1938 年 1 月 1 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三毛的大刀(1938 年 1 月 16 日)

 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1938 年 5 月 1 日)

 丙:右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 分)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10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 15 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 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 14 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浪漫主义学者以及 19 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12 分)

 (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篇五: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ull; 孙中山—— 三民主义

  —— 使中国人民 醒过来 了。

 •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使中国人民 站起来 了。

 •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使中国人民 富起来 了。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 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 作用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三

 第6 6 单元·第 第 16课 课 —— 探寻孙中山思想观念的“ 变” 与“ 不变”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因后来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

 走近伟人

 (一)

 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

 早年决心学医,治病救人,到目睹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的卖国、专制与腐败,产生了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

 孙中山一生思想观念和革命道路的主要转变

 孙中山一生思想观念和革命道路的主要转变 (二)

 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思考:

 1. 孙中山是怎样从 “ 改良 ”走向“革命”的?

 2. 孙中山为什么由 “ 改良 ” 走向 “ 革命 ” ?

 1894 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宗旨:

 “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最早方案,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

 孙中山一生思想观念和革命道路的主要转变 (三)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

  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时期的孙中山

 孙中山一生思想观念和革命道路的主要转变 (三)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 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 , 一旦靼虏驱除, ,中华恢复, , 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 …… 。

 —— 唐德刚《晚晴七十年》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1906 《< 民报> 周年纪念演说词》 》

 旧三民主义篇

 ——民权主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同盟会宣言》 (1905 )

 旧三民主义篇

 ——民生主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 ; 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1906 年) )

 旧三民主义篇

 假设地主A A 拥有大量田地,现政府要求A A 自报地价,假设该地实际每亩值 1000 。

 提问:地主A A 会怎么报价?哪种情况最有可能? ?

 提示:有三种可能

 ①过低于 1000 (约 500 左右)

 ②过高于 1000 (约 1500 左右 )

 ③ 1000 左右。

 过高:规定各户应按报价缴纳 1% 的税,多报就多交税。

 过低:规定政府可以按照各户的报价收购他的土地。

 结果:各户既不多报,也不少报,全国地价核定下来。

 思考:

 地主阶级可能对此项纲领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工农群众可能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该项纲领能否调动起各阶层革命的积极性?

 ( (2017 广东惠州调研试题)

 1912 年2 月15 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 .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 .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 .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民族主义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夺取政权

 民权主义 —— 建

 立

 民

 国 —— 建立政权

 民生主义 —— 平

 均

 地

 权 —— 巩固政权

 ( ( 前提) )

 ( ( 核心) )

 ( ( 补充) )

 三民主义的内容

 旧三民主义篇 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上 和 经济上 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 独立和 民主 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的评价

 问题: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党 国 民 党 “ “ 大 一 大 ” ” 会 议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绝不可能。

  —— 《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1924

 1919 年列宁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对华签订的全部不平等条约,将原先沙皇政府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

 …… 孙中山曾明确表示:中国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 《孙中山选集》

 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说:‚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工人既有了团体, …… 便可以作全国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的阵线上去奋斗。‛

 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朋友 和 依靠的力量有什么新的认识?

 ( ( 一) ) 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

 ——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①不明确反帝→反

  帝 ②反

 满→民族平等 新三民主义篇 ——民族主义

 ( ( 二) ) 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 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 凡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新三民主义篇 ——民权主义

 ( ( 三) ) 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 节制资本 。

 ……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 国家当给以土地 ,资其耕作, ……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 制定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增加“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和更关注工农利益 新三民主义篇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共革命纲领与 新三民主义 有哪些不同?

 同:

 民主革命阶段 革命 目标 基本一致。

 异:

 ① 阶级属性;

 ② 革命步骤;

 ③ 革命前途等

 。

 ( (2014· 海南单科·17)

 )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一生的“不变” (一)爱国心不变

  ‚ 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说自己 ‘ 爱国若命 ’‘ 生平以爱国为前提 ’ ,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爱国主义者的伟大情怀。

 ‛

 —— 胡锦涛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 周年大会讲话 (二)民主精神不变

  孙中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了捍卫共和政府和‚临时约法‛,他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晚年,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三)彻底的革命精神不变

  孙中山的几次转变以及他临终前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都反映了他革命不成功誓不罢休的精神。

 从二0 二0 年到二0 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0 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10 月18 日

  习近平

  )

 网络资料:

 盘点各名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_ 中国青年网

 http://news.youth.cn/gn/201611/t20161111_8837446.htm

 列宁论孙中山及辛亥革命 - 期刊论文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6631994701713.html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 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1/c_1119897047.htm

 请结合下列资料或查阅相关资料,以“ 我眼中的孙中山” 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结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300 字左右。)

 课后作业

篇六: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词 写在前面 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由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电视台、 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将于 6 月 30 日 至 7 月 6 日 每天 20:

 30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为方便广大党员 群众学习 收看, 除中央电视台外, 该片 还在共产党员 网、 共产党员 微信( 易信)

 和全国党员 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 频道集中展播。

 共产党员 网将制作专题, 刊发解说词, 提供网上点播与免费下载服务, 同时开设互动专区供网友发表观感、 交流学习 心得。

 该片 DVD 光盘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出版发行。

 《筑梦中国》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和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通过回顾 1840 年鸦片 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充分展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生动阐释了 中国梦的深刻内 涵。

 中组部、 中宣部近日 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 观看《筑梦中国》作为学习 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 容, 列入学习 计划。

 各级党校、 行政学院、 干部学院以及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筑梦中国》 纳入培训学习 材料, 各高校要把该片 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材料。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负 责组织好本地区、 本部门、 本单位的学习 观看工作, 各级宣传部门要安排好在各地电视台的播出工作, 并组织报刊、 网站刊发该片 解说词, 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引 导人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主题党日 活动、 组织生活会等组织集中学习 观看并进行讨论交流, 党员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观看, 确保学习 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筑梦中国》 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 7 集, 每集时长 30 分钟。

 主要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突出, 思想性强。

 突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这个主题, 版块脉络清晰自 然, 叙事说理恢宏大气, 以事论理形神兼备。

 二是内 容丰富凝炼, 史实性强。

 把握探路寻路、 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 充分展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 中国梦的深刻内 涵。

 三是叙事生动感人, 教育性强。

 解说逻辑严密、朴实生动, 注重用 典型文物和典型细节说话, 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 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四是表现手法新颖, 观赏性强。

 从展览的珍贵文物、 历史照片 、 艺术作品切入, 发挥展览资料的独特优势, 并充分运用 现场实景、 三维动画、 视频特技、 音乐音效等电视表现手法, 力求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相统一。

 第一集 风雨如磐 简介:

 历经了 半个多世纪的奋斗, 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是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的;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成果的被窃取证明,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同样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解说】

 2012 年 11 月 29 日,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 参观《复兴之路》 基本陈列。

 《复兴之路》 基本陈列, 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生动诠释了 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 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参观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

 【同期声】

 习近平 现在, 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 我以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解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 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夙愿, 也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解说】

 南京静海寺, 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

 名字取意四海平静, 天下太平。

 然而, 四百多年后, 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 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1840 年, 鸦片战争爆发。

 两年后的 1842 年, 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

 也是从那时起,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儿女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 基本陈列, 将我们带回到历史时空之中,去感知一个民族的复兴轨迹。

 【同期声】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大家这边请。

 接下来, 各位观众随我欣赏面前的这台织袜机。

 这台织袜机, 是由英国莱斯特城的宾得利公司 生产的, 距今已经历史悠久了 , 但它依然能够使用 ,这在全球才不足三十台。

 【解说】

 这台机器制造时的英国, 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后期, 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高速转动的机械, 正在将世界版图迅速缩小。

 而在地球的另外一端, 十八世纪末, 占据着世界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三分之一, 并在中西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的中国, 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垂涎欲滴的扩张目标。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 无法用合法贸易打开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 开始了非法的鸦片贸易。

 短短三四十年间, 中西贸易的天平迅速逆转, 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 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大约有四十万箱, 从中国掠走三亿至四亿银元,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 鸦片流毒之深, 让林则徐发出了“几无可筹之饷, 且无可用之兵”的哀叹。

 【解说】

 1839 年 6 月, 虎门外滩上的浓烟, 飘荡二十三天。

 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而来的近两万箱鸦片销毁, 史称虎门销烟。

 一年之后, 珠江口外的海面上,出现了四十艘英国军舰,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中的这尊大炮, 是历史的见证者。

 1841 年 2 月 26 日, 向虎门要塞发起总攻的英军割断拦江锁链, 攻占几座炮台之后, 全力向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驻守的靖远炮台攻击。

 从正午到深夜, 年近六旬的关天培, 坚守其职,拒绝后撤, 最终与四百多名将士壮烈殉国。

 这只是长达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烈的一幕。

 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 尽管拥有八十万人的军队, 面对着初来只有七千人,高峰时不过两万人的英军, 屡战屡败, 丧权辱国。

 当战事未开之时, 即使是号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战前也乐观地相信,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 外国人无以为生。

 当英军只用了三个月自珠江口打到天津之时, 直隶总督琦善告知道光皇帝, 山海关一带, 本无存炮, 只能从废弃仓库内拣出几尊“前明之物” , “蒸洗备用” 。

 战前无备, 战中无奈, 岂能不败!

 【解说】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 主持虎门销烟, 并力主抗英的林则徐, 被罢官发配新疆伊犁。

 他特意将自己组织编译的《四洲志》 交给了老朋友魏源。

 一年后, 在《四洲志》 基础上扩编而成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 完成。

 在书中, 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呼吁。

 然而,在那个时代, 他的呐喊却像一片树叶飘落到大海, 没有引起统治阶层的一丝涟漪。

 【采访】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第一次鸦片 战争之后, 如果说当时的清政府能够睁大眼睛看一下整个世界的变化的话, 也许它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态度。

 可是, 这二十年时间, 基本上是被荒废的, 也就是说第一次鸦片 战争的失败, 并没有引 起清朝廷的高度重视。

 当然,当时的整个中国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 那样巨大的变化。

 【解说】

 1850 年, 二十岁的爱新觉罗•奕詝登上皇位, 他就是咸丰皇帝。

 在文武大臣的万岁声中, 清王朝腐败日深, 天灾连年, 民生维艰。

 咸丰登基未满一年,1851 年年初,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

 咸丰皇帝不会想到, 终其一朝, 他也没能看到太平军的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 影响波及十八省。

 其规模之大, 发展之快, 斗争威力之巨,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就在金田起义爆发的同一年,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

 来自世界二十五个国家的商界、 政界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 欣赏着一万多种工业进步的成果。当天晚上, 四十二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英国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 最美丽、 最堂皇的日子。

 ” 当时, 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

 与此同时, 美国、 法国、 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落后就要挨打。

 【解说】

 圆明园, 被誉为“万园之园” 。

 历经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 荟萃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精华, 却在 1860 年毁于英法联军三天三夜的大火。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 焚毁了清王朝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 也惊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内外交困之下, 以 1861 年 1 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 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王朝主导的自救开始了, 史称“洋务运动” 。

 它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提出了“自强” “求富” 的主张。

 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 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

 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新式学堂一一举办, 留学生陆续外派, “洋务运动” 一时风生水起。

 但这场自强求富运动终究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十余年之后, 清王朝的中兴之梦终于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破灭了。

 【解说】

 刘公岛,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内, 保存着从海中打捞的北洋水师济远舰双主炮, 每座竟重达二十吨。

 这支清王朝洋务派举全国之力打造, 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被视作是“洋务运动” 的得意之作, 曾寄托着国人御敌海上的自强希望。

 可它最终留给历史的, 却是无限的悲凉和愤恨。

 1894 年 9 月 17 日, 历时五个小时的海战之后, 北洋水师损失惨重, 日本取得黄

 海制海权。

 随后, 日本进攻中国辽东, 并占领大连、 旅顺等地。

 1895 年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的失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 破产了。

 【解说】

 甲午战争当年秋天, 二十八岁的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他拟订的《兴中会章程》 中写道:

 “是会之设, 专为振兴中华、 维持国体起见” 。

 振兴中华, 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这样的民族心声。

 甲午战争一年后, 曾留学英国的严复, 发表《救亡决论》 , 提出“如今中国, 不变法则必亡” , 为中国人敲响了变法图存的警钟。

 《马关条约》 签署一年后, 谭嗣同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喊出了中国人的悲怆和忧愤。

 【解说】

 此时的世界, 一个群雄逐鹿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来临。

 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贫弱无助, 助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

 中国, 面临着随时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鲸吞、 瓜分豆剖的危机。

 【同期声】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甲午战争之后, 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凄惨境地。

 这时, 康有为大声疾呼, 吾中国四万万人, 无贵无贱…… 【解说】

 吾中国四万万人, 无贵无贱。

 当今日在覆屋之下, 漏舟之中, 如笼中之鸟, 牢中之囚; 听人驱使, 听人宰割。

 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这段痛彻心扉的话, 来自康有为。

 力主变法的他认为, 在所有的政体之中, 只有君主立宪才是“救国之大经” , 专制政体不能生存于当今世界是大势所趋。

 要救国, 只有维新; 要维新, 就要改变祖宗成法, 学习西方的各种制度。

 按照这样的逻辑, 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始了。

 1898 年,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上谕, 宣布变法。

 改革行政机构, 编制国家预算, 发展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等……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后, 这些新政就因为触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利益而被断然制止。

 1898 年那个烦闷的夏天,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 也砍断了人们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幻想。

 【解说】

 二十世纪的帷幕拉开了, 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却是无尽的黑暗。

 1900 年前后, 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为镇压义和团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1900 年, 英、 美、 日、 俄、 法、 德、 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巍峨的紫禁城太和殿中, 中国清王朝皇帝的龙椅,成了侵略者摄影留念的道具。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 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

 一时间, 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战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 , 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

 中国, 已经完全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采访】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辛丑条约》 给中国的打击是最深重的。

 《辛丑条约》 赔款四亿五千万两, 捆住了 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和东西方各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严格说起来, 大约有四百多 个。

 这四百多 个条约都严重地损害了 中国的主权。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 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解说】

 尽管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挣扎, 不得已开始进行一系列所谓新政。

 但...

篇七: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021-2022 学年山东省临沂二中高二(上)段考历史试卷( (10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50.0 分)

 1.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的本质是(

 )

 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 从强调礼治到重视法治 C. 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 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2. 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C.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D. 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 3. 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之为“春秋决狱”。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是(

 )

 A. 压制其他学派,导致儒家独尊 B. 道德凌驾法律,削弱法律权威 C. 法律解释随意,严刑峻法虐民 D. 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 4. 宋仁宗被视为懂得“自守之道”明君之一,曾言道:“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据此可知,宋仁宗的“自守之道”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相权过重严重威胁皇权 B. 三省六部机制运行更加成熟 C. 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 D. 统治集团内部利益的一致性 5. 如表是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史实是,南宋(

 )

 第 2 页,共 21 页 官员

 科举出身

 荫补出身

 其他

 共计

 尚书左选

 925

 1380

 86

 2391

 尚书右选

 77

 2105

 1684

 3866

 侍郎左选

 9458

 6926

 622

 17006

 侍郎右选

 415

 11702

 3484

 15601

 合计

 10875

 22113

 5876

 38864

 A. 逐步取消世卿世禄制 B. 科举制发展到成熟阶段 C. 平民入仕受到了阻碍 D. 统治基础已越来越扩大 6.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

 )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 C. 宗法制仍沿袭使用 D. 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 7.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 1438 所,遍布城乡,其中 1330所为官办,占比 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 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 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8. 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

 A. 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 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 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9.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 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 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

 A. 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 B. 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 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D. 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10.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11. 如图框内所述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A. 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B. 使民主科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 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12. 如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

 )

 1919 年

 李达

 《女子解放论》

 1921 年

 陈独秀

 《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

 1922 年

 李大钊

 《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 年

 中共“二大”

 《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 年-1923年

 陈望道

 《妇女评论》

 1923 年-1924年

 邓颖超

 《女星》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 B.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C. 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 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13. 1938 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些做法(

 )

 第 4 页,共 21 页 A. 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 B. 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 C. 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 D. 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 14. 观察如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理解正确的是(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九十年代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 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 社会发展助推法制建设 B. 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C.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 法律制度建设已臻于完善 15. 研究发现,即使在古代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真正的权力并不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官员掌控,而是操纵在十将军和民众领袖手中而这些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

 A. 雅典强调选贤任能的原则 B. 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C. 公民出身影响其参政能力 D. 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16. 在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转变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形成了适应帝国境内各族人民需要的万民法体系。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注重调节社会矛盾 B. 根植于商品经济发展 C. 倡导取消阶级差别 D. 追求各族人民的平等 17.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取消了国王使用的法律豁免权和中止权。1701 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便可终生任职、法官薪俸从公共财政支付。这说明英国政治的特点是(

 )

 A. 法律至上 B. 司法独立 C. 君主立宪 D. 议会至上

 18. 美国 1787 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 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19. 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制度。这体现的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

 A. 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B.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C. 严格考核,晋升唯功 D.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0. 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 世纪初,英国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这说明了(

 )

 A. 存在政党分赃现象 B.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C. 英国民主政治的深入 D. 关注官员道德品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0 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中国古代中枢行政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标题,写一篇小论文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思维清晰,格式正确。)

 第 6 页,共 21 页

 22. 科举与文官选拔

  材料一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

 19 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 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 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 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 19 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 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 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 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 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

 (2) 19 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这一现象。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

 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材料二: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认为社会治理當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国,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導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 ・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F 日为德,阴为刑・”童仲针既重视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别指导下利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晨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

 第 8 页,共 21 页 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材料二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英国 1215 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 1789 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 C 关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 (...

篇八: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2022 年春期龙马潭区九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试题

 文科综合

 说明:

 1 1 .本次考试的试卷是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合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1 至 至 8 8 页,第二部分第 8 8 至 至 4 14 页,0 120 分钟完成,满分 0 120 分。

 2 2 .第一部分 4 34 个小题,满分 6 56 分,其中 1 1- -0 10 小题为道德与法治部分题目,每小题 2 2 分,共0 20 分; 11- -2 22 小题为历史部分题目,每小题 5 1.5 分,共 8 18 分; 23- -4 34 小题为地理部分题目,每小题 5 1.5 分,共 8 18 分。第二部分共 7 7 个大题,满分 4 64 分,其中 35- -6 36 大题为道德与法治题目,共 共 0 20 分; 37- -9 39 为历史题目,共 2 22 分; 40- -1 41 为地理题目,共 2 22 分。

 3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填涂考号。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与试题卷交回。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6 56 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B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历史(8 18 分)

 11.孔子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一思想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该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互惠互利

  D.求同存异 12.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秦“体制”的创立(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3.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5.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这三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6.右面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8.某校为迎接建党 100 周年,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手抄报活动。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

 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

 全民抗战

  D.百万雄狮

 横渡长江 19.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A.1911~1918 年

  B.1949~1956 年

  C.1958~1965 年

  D.1978~1985 年 20.右图为 1850~1900 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 1870 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22.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 53 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A.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历史(2 22 分)

 37.历史是一条奔腾的大河,其中的许多事件往往预示着新的历史走向,改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挑战旧制度的探索] 材料一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据《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一中“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商鞅采取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 分)

 [深入发展的探索]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据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据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从根本上体现在哪一方面?(3 分)

 [渴望改变的探索]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资料 年份 粮食产量(斤)

 人均口粮(斤)

 人均分配收入(元)

 交售粮食(元)

 1976 年 35000 230 32

 1979 年 1323000 800 200 30000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 1976~1979 年小岗村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3 分)

 [应对危机的探索] 材料四

 1929 至 1933 年经济危机发生,美国政府在解救危机的新政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

 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1 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1 分)

 38.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西方文明滥觞的交往] 材料一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1 分)

 [交流通道的开拓] 材料二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 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朝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4 分)

 [对外交往的发展] 材料三

 图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 图 2:多国代表欢呼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图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传图席位 (3)观察材料三中的这组图片,概括其表达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图片反映情况产生变化的原因?(2 分)

 39.图片研读

  认真研读上面三幅图片,以“思想解放”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5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200 字以内。)

  2 2022 年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次诊断考试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 1 1. .5 5 分,共 8 18 分)

 试题代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代号 D A A C D A D A B D A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2 22 分)

 37.(1)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达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的目的(1 分)

 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 分)

 (2)关系:洋务新政为戊戌新政的开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1 分),戊戌新政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新政。(1 分)

 原因:要求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1 分)

 (3)变化: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由低到高。(1 分)

 主要原因: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模式。(1 分)

 影响: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揭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 分)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和指导。(1 分)

 (5)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适合社会发展的方式方法以及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言之有理 1 分)

 38.理解: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理解正确,表达符合大意即可 1 分)

 (2)措施:修筑道路(1 分);设置亭驿(1 分);设置管理屯田事务机构(1 分)。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 分)

 (3)主题:中国外交由被动走向主动(1 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1 分)

 39.示例:先进的思想引领时代(观点正确 1 分)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他和其他人文主义者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莫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实践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3 个史实论证,每个 1 分。共 3 分)

 所以,先进的思想理论能够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的步、发展(结论正确,高于观点 1

篇九: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1 -

 中国力量——《百年潮·中国梦》 解说词( 第四集)

 【解说】

  西方学者曾把中华文明视为早熟的文明。

  这种早熟的中华文明如黄河长江, 源远流长、 海纳百川, 给中华民族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 那就是:

 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 险阻和变故, 民族在血浓于水的情感下终归会团结一致, 国家在匹夫有责的召唤下终归会和谐统一, 社会在共享太平的引领下终归会繁荣富强。

 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 正是这种中国力量, 引导着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东亚病夫” 的耻辱,演绎“东方巨人” 的奇迹: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实现了从“站起来” 到“富起来” 再到“强起来” 的沧桑巨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华民族的脊梁, 挺直了赳赳胸膛; 中国人民的身躯, 展现了健壮体魄。

 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绽放出时代光华, 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东方醒狮” 以豪迈的气概, 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心齐, 泰山移。

  中国力量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是和平共处的力量, 是和谐发展的力量。

  【同期声】

 习近平

 实现中国梦,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解说】

  “来之与民, 回之与民, 与民同乐, 与民同心。

 ”

  毋庸置疑, 中国力量,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 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不论是发展经济、 政治和文化, 还是创新和完善社会制度, 靠的都是人民的力量。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努力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 每个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就拥有了个人梦想的广阔空间。

  凝聚中国力量, 基础是经济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夯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进步、 每一次发展,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力量的生动体现, 都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国人民大团结力量的生动体现, 都是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从十六大的“三位一体” (字幕: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 (字幕: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再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字幕: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阔, 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越来越升华, 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越来越清晰。

  - 2 -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 0 1 2 世界贸易报告》 显示, 在2 0 1 2 年全球商品贸易排名中, 中国出口第一, 进口第二, 进出口位列第一。

  【采访】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才有可能解决资本主义从工业革命以来, 不能解决的社会分化、 差距变化的这些基本问题。

 最具中国特色的, 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一定和中华文明、 中国伟大复兴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正如毛泽东在1 9 5 6 年所预言的:

 进入2 1 世纪, 中国将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解说】

  2 0 1 3 年1 0 月2 3 日, 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指出, 中国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无须讳言, 中国经济列车高速运转背后, 所必然派生的矛盾与弊端也日渐显现:

 一方面,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综合国力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 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问题亟待应对,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企业投资效益下降,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真正的增长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亟待开启。

  今天之中国, 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耀眼光环下, 站在历史更高起点上的深化改革愈发艰难。

 这种困局, 用通俗的话说, 就是“发展起来后的问题, 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 。

 资源、环境、 生态, 处处都是民生; 投资、 消费、 结构, 时时都有变数。

  历史同时又给予中国开启了另一扇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口:

 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 扩大出口、 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 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 提高创新内驱力、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清醒地分析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把控经济全局, 采取果断举措, 确保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指出,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新闻播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天上午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挂牌成立。

  【解说】

  上海自贸区探索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 的“负面清单” 管理模式, 将更多的主动权、 决定权交予企业和市场。

  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 0 0 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简政放权的同时, 政府监管思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宽进严管” 、 “加强监督” ,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 现象, 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 搞变通的慵懒行为, 让市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让政府管理更加到位, 努力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3 -

  【采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张卓元

 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所有的企业都在公平的竞争中, 来优胜劣汰。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很自然地会使得整个企业也好, 社会也好,都是要靠技术的进步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那么这样的话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落到实处。

  政府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把过去手伸得太长的收回来, 把过去做得不够的补上去。在这种情况下, 形成一个竞争性的现代市场体系, 然后呢, 形成一种商业环境, 这种环境就是大家都靠创新驱动发展, 谁创新搞得好, 发展就快, 它就占优势, 谁创新搞得不好, 在竞争中就会失败。

  【解说】

  天下之事——“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

  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 , 亟待全国人民同心同德、 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

  影响中国发展的重点、 难点, 仍然在农村。

  历史命门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座部分仍然是“三农” 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强调: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

 未来1 0 年,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 —1 . 2个百分点, 将再有2 亿多农民进入城镇, 加上现有的1 . 6 亿农民工, 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

 按较低口径, 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 0 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也能够增加4 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2 0 1 1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 . 3 ∶ 1 , 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 其收入和消费必然明显增加。

 同时, 人口城镇化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大约占2 3 %, 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2 个百分点, 到20 2 0 年努力达到4 0 %以上, 由此, 可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 亿人左右。

  确保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 使中国经济未来1 0 年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采访】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潘云鹤

 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的过程, 充分地利用好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在取得迅速的发展这样一个成绩。

 根据教育系统的统计, 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学、 中专、 中等技术院校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加起来, 从农村来的大概已经达到9 0 0万人, 像这些人实际上是给我们的城镇化、 我们的工业化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人力资源, 所以对我们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够实现高水平有非常大的好处, 如果我们教育搞得更好的话, 那么我们的城镇化能够更加顺利。

  如果我们中国不但搞城镇化, 而且我们中国也搞新技术革命, 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那么中国的新型的城镇化一定可以对世界的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 4 -

  【解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凝聚中国力量, 就要继续实施文化强国、 科教兴国战略, 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 科技的力量和人才的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文化力量是实现中国梦强大的助推器。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正日趋密切, 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利器,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

  党和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全面推进, 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确保人民享有愈来愈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提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

  党中央确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的战略方针, 科技机构、 研发部门、 高等院校良性互动、 创新发展。

 华为, 一家靠2 万元起家的民企, 如今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产品销往1 4 0 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1 / 3 的人口, 其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2 0 0 0 万部, 根据AB I 的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昂首进入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不断加大投入, 努力发展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

 明确要求,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 其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发展、共同幸福。

 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 更加健康、 更加和谐、 更加安全、 更有尊严的生活, 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价值追求。

  凝聚中国力量,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社会导向, 需要不断改善民生。

  习近平强调: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 一年接着一年干, 锲而不舍地向前走” , “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在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

  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 务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务必使全体人民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实际利益, 不断造福人民, 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

  凝聚中国力量, 需要构建公平正义、 机会均等的社会大舞台。

  【同期声】

 习近平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解说】

  - 5 -

  “三个共享” 的理念, 点明了凝聚人民力量的根本前提。

 公正、 公平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

 中国梦的魅力, 就是让人人看到希望, 人人有奋斗舞台, 汇聚起每个人最大的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要求: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 0 周年大会上曾郑重承诺:

 “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卢梭曾说过,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 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 铁腕反腐为改革铺路, 重振民心, 重振士气; “打老虎” 、 “拍苍蝇” 力度有增无减, 重拳出击, 正风肃纪。

 2 0 1 3 年, 中央纪委、 监察部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调查的达3 1 人, 全国各级纪检、 监察部门共处分违纪干部1 8 2 0 3 8 人, 其中, 给予党纪处分1 5 0 0 5 3 人, 给予政纪处分4 8 9 0 0 人。

 这些举措, 彰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与决心, 深得党心民心。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一条是制度保障。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

  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加强对公权力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时代的呼唤、 人民的期待,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的制度保障。

  凝聚中国力量, 就是要凝聚起各民族、 各阶层、 各行业的力量。

  涓流汇海, 聚沙成塔。

  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 来自两亿多农民工的创业热望中, 这个庞大的群体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像候鸟一样来往于全国各地的乡 村与城镇, 风雨兼程, 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座又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也托起一个又一个勤劳致富的美丽的梦想。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经过3 0 多年的蓬勃发展, 民营经济已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 5 %, 其就业量占全国非农就业的8 0 %左右。

  与此同时,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坚作用愈来愈明显。

 2 0 1 3 年, 中国有7 9 家国企进入《财富》 世界5 0 0 强榜单, 占中国上榜企业总数的8 3 . 1 5 %。

  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建设者们, 来自无数投身于社会的无私奉献志愿者们, 有了他们的共同“给力” , 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 才...

推荐访问:以百年奋斗道路为题写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史论 解说词 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