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第1页共31页12021十九届六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选择题共3部分70题】第一部分20题1、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篇

篇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1 页 共 31 页1 2021 十九届六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选择题共 3 部分 70 题】第一部分 20 题1、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和( )的决 议》A.重大改革发展经验 B.重大规划指导经验C.重大成就指导经验 D.领导成就远景规划2、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过的历史决议有:(多选)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 )、( )、(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

 第 2 页 共 31 页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多选)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 D.自由主义4、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C.八七会议 D.洛川会议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 )到( )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B.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 3 页 共 31 页C.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 )和发展的( )A.武装割据 阶级斗争B. 生产建设 政治建设C.体制保证 物质条件D.生态环境 精神文化7、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十一届一中全会B.十一届二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四中全会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

 第 4 页 共 31 页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 ),开启实现( )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A. 第一个五年规划 第二个五年规划B. 第一个百年规划 第二个百年规划C.第一个五年奋斗目标 第二个五年奋斗目标D.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9、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A. 基础性意义B.关键性意义C.决定性意义D.发展性意义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 )、( )、(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

 第 5 页 共 31 页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多选)A.伟大斗争B.伟大工程C.伟大事业D.伟大梦想11、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 )、( )、( )( )。(多选)A.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B.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c.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D.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 )、( )、( )、( )、

 第 6 页 共 31 页( )的发展之路。(多选)A.更高质量B.更有效率C.更加公平D 更可持续E.更为安全13、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A.道路自信B.制度自信C.理论自信D.文化自信14、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在于:(多选)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B.道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C.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第 7 页 共 31 页D.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E.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5、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 )、( )、( )的认识(多选)A. 共产党执政规律B.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世界和平与发展规律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 )和( )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多选)A.中华传统B.中华美德C.中华文化D.中国精神1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三大法宝。(多选)

 第 8 页 共 31 页A.实事求是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1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 )显著增强A.政治领导力B.思想引领力C.群众组织力D.社会号召力19、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 )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多选)A.自我净化B.自我完善

 第 9 页 共 31 页C.自我革新D.自我提高20 在政治建设上,必须坚持( )、( )、( )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多选)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阶级斗争第一部分答案:1. C2.ACD 3.ABC 4.A 5.C 6.C 7.C 8.C 9.CD 10.ABCD 11.ABCD12.ABCDE 13.D 14.ABCDE 15.ABC 16.CD 17.BCD18.ABCD19.ABCD 20.ABC第二部分 30 题01十九届六中全会于 2021 年( )在北京召开。

 第 10 页 共 31 页A.11 月 8 日至 10 日B.11 月 8 日至 11 日C.11 月 8 日至 12 日D.11 月 8 日至 13 日参考答案:B02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要事项包括:①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③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④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03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强调了我们青年一代,要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赶考”精神的提出是

 第 11 页 共 31 页在那个会议?A.十九届六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七届四中全会D.七届二中全会参考答案:D04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当前,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不断增强____、坚定____、做到____A.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四个自信B.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C.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D.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参考答案:B05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经济快速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和完善____,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____,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____发展。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第 12 页 共 31 页B.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C.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参考答案:A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五年来的成就,思考不足、困难和挑战,总结两个没有变、四个伟大和八个明确,提出了哪几个党领导方针?A.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B.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07此次全会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A.十九,2021B.二十,2022C.二十,2021D.十九,2022参考答案:B

 第 13 页 共 31 页0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多年来,“两个务必”在永葆党的优良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解决当前党的作用建设上存在的____、____等问题。A.资本主义、帝国主义B.形式主义、资本主义C.官僚主义、封建主义D.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参考答案:D0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C.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参考答案: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4 页 共 31 页①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③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④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A.⑦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1十九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①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

 第 15 页 共 31 页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D12党领导人民创造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参考答案:A13出席中国第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委员多少人,候补中央委员多少人?A.中央委员 197 人 候补中央委员 151 人B.中央委员 198 人 候补中央委员 150 人C.中央委员 196 人 候补中央委员 149 人参考答案:A1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 )、政治上( )、行动上

 第 16 页 共 31 页( ),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A.更加团结、更加统一、更加一致B.更加统一、更加一致、更加团结C.更加统一、更加团结、更加一致D.更加一致、更加统一、更加团结参考答案:C15全会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 )、( )、( )、( )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A.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B.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C.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革新D.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参考答案:A16全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 )、( )、( )、( )、( )的发展之路。A.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为安全

 第 17 页 共 31 页B.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为安全C.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D.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参考答案:C17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 ),为中华民族( )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A.谋解放,谋独立B.谋解放,谋复兴C.谋幸福,谋复兴D.谋幸福,谋富强参考答案:C18全党要坚持()观和正确()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A.唯物史,党史B.核心价值,党史C.唯物史,发展D.核心价值,发展参考答案:A19

 第 18 页 共 31 页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认识,历史发展规律B.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把握,...

篇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1 页 共 68 页 十九届六中全会必背知识题库 (含答案)

 第一部分 [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A)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A.斗争本领 B.斗争精神 [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认为,全党要坚持(A)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唯物史观 B.辩证唯物主义 [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B)。

 A.根本政治前提

  第 2 页 共 68 页 B.根本社会条件 [单选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B)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A)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B)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A.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改革开放 [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A)、

  第 3 页 共 68 页 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A.群众组织力 B.群众凝聚力 [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B)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A.全方位 B.全过程 [单选题]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A),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牢记(A)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第 4 页 共 68 页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A)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A. 新发展 B. 新开放 C. 新时代 D. 新改革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C),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A. 理想信念 B. 价值观 C. 核心价值体系 D. 精神体系 [单选题]1840年(A)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中法战争

  第 5 页 共 68 页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C)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A. 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工人运动 D. 学生运动 [单选题]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A)的伟大成就。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题]100 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出新感人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D)

 A. 抗洪精神 B. 抗美援朝精神

  第 6 页 共 68 页 C. 抗疫精神 D. 建党精神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C)

 A. 特征 B. 特点 C. 优势 D. 特质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党和国家的(A)所在、命脉。

 A. 根本 B. 优势 C. 根源 D. 根基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C),坚持在发展中保 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 丽。

  第 7 页 共 68 页 A. 理想信念 B. 价值观 C. 核心价值体系 D. 精神体系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A)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A. 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 B. 党指挥枪 C. 科技强军 D. 听党指挥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人民军队紧紧扭住(B)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指向,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

 A. 影响力 B. 战斗力 C. 能吃苦 D. 能战斗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

  第 8 页 共 68 页 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B)强军之路。

 A. 社会主义 B. 中国特色 C. 科技 D. 新时代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奉行(A)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 独立自主 B. 平等友好 C. 互利共赢 D. 发展合作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B)。

 A. 和谐国际社会 B. 人类命运共同体 C. 利益共同体 D. 人类共同体

  第 9 页 共 68 页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C)特点的伟大斗争。

 A. 时代 B. 当代 C. 历史 D. 现代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D)。

 A. 精神支柱 B. 信仰力量 C. 理想信念 D. 精神力量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A)、始终居安思危。

 A. 忧患意识 B. 危机意识 C. 社会意识 D. 民族意识

  第 10 页 共 68 页 [单选题]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C)

 A. 安宁 B. 安定 C. 安全 D. 开放 [多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_ABCD_在北京举行。

 A.2021年 11月 8日 B.2021年 11月 9日 C.2021年 11月 10日 D.2021年 11月 11日 [填空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_______。

 答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填空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_______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答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 11 页 共 68 页 [填空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_______,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答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填空题]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单选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___B___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 从社会主义到新民主主义 B.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单选题]____A___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第 12 页 共 68 页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填空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_______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答案:社会主义 [多选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___ABC____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_______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_______。

 A. 改革开放 B.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多选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第 13 页 共 68 页 线,加深了对___AC____和_______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实现什么样的党、怎样发展党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确立什么样的党、怎么确立党 [填空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_______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答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单选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__C_____,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A. 毛泽东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 14 页 共 68 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填空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_______。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填空题]党确立习近平同志_______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答案: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多选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__ABCD_____,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A. 伟大斗争 B. 伟大工程

  第 15 页 共 68 页 C. 伟大事业 D. 伟大梦想 [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____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著增强。

 A. 政治领导力 B. 思想引领力 C. 群众组织力 D. 社会号召力 [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__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觉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A. 自我净化 B. 自我完善 C. 自我革新 D. 自我提高 [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

  第 16 页 共 68 页 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___ABC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之路。

 A. 更高质量 B. 更有效率 C. 更加公平 D. 更可持续 E. 更为安全 [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____BC___和_______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A. 国家管理体系 B. 国家治理体系 C. 治理能力现代化 D. 管理能力现代化 [填空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_______,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篇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关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作成就和工作经验精选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作成就和工作经验时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坚持从政治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来推动,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积累的重要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新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显著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性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也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治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

 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的重点论和发展的全面论的有机统一,既坚持将经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又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力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既坚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其他各项文明建设中,又坚持将生态文明作为其他各项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前提和条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显然,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持续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要将生态现代化看作是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并列的现代化新领域,而且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整个现代化的理念、原则、方向,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兼容和共赢;不仅要将提高自然界的生态产品的产出能力和生态服务的服务能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要将生产人工生态产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基于这样的科学认知和生态自觉,党的十八大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鲜明地写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部分中,党的十九大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补充到了党章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当中。显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追求和重要特征,同时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持续保证。

  在创造性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原则,系统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突出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提升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明确了“五个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规律的科学认知和系统把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路线图。在总体布局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既是总体布局的构成要素,又是总体布局的物质支撑。只有坚持“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才能避免西方式现代化造成的“单向度的人”的弊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一条重要方略。基本方略是党的基本理论的实践形态和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而要延续这种能力,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进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整合和超越了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绿色发展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要求维持和保护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途径。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清洁发展。在广义上,绿

 色发展就是要实现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现实中,与生态的产业化相对应,绿色发展的重点是实现产业的生态化。

  污染防治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的一大重要攻坚战。生态环境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场域,环境污染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的系统要求。通过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战总体战,我们有效遏制住了环境污染的态势,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而且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持续支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了人民的认可,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中的一大重要目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提出和完善了党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路线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要通过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以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和追求。在贫穷的情况下不能实现复兴,在污染的情况下同样不能建成

 现代化强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和”。这里的“和”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和。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非凡战略地位。

  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总体布局是系统蓝图,基本方略是实践形态,发展理念是理念导引,攻坚战役是现实任务,发展目标是理想追求。这样,“五个一”就构成一个结构明晰、层层递进、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知,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部署和系统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的拓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的系统化的治国理政的主体智慧,明确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路径。

  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们应坚持将绿色发展看作是涉及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领域的全面的绿色化变革过程,力求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成

 为生态化的现代化。这样,就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其一,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其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坚持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坚持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从整体上完善了生态文明行政体制。其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垂直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大江大河全流域的管理机构。这样,就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体制保障,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我们坚持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成功实现生态文明“入宪”,用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生态文明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相继推出了环境保护税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法律,修订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已有法律,完善了生态文明领域法治体系。同时,健全和完善了生态文明领域的执法机制,加强了生态文明领域的公益诉讼,设立和完善了生态文明领域的专门

 法庭,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和守法水平。这样,就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同时,不断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将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法治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部署。与此同时,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顶层设计文件,包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此外,还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制度,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了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这样,就强化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正是由于上升到了“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才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弥足珍贵。

篇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不言而喻,要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新要求,就需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1]28 ;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政治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9 。因此,不管是从现实需要还是从长远目标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都需要稳步推进,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一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尧基本经验与展望黄小钫(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北京 100032)摘 要: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野五位一体冶总体布局和野四个全面冶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袁对经济尧社会尧文化尧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起着引领尧促进和保障作用遥 新时代以来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进袁包括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尧协商民主制度尧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袁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袁为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遥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曰政治建设曰党的领导曰人民当家作主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8)03-0021-06DOI:10.16514/j.cnki.cn43-1506/c.2018.03.004收稿日期:2017-12-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方政治代表理论研究及其启示”(13CZZ011);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系中的基础结构问题研究”(GY201601)。作者简介:黄小钫,男,江西赣县人,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博士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2018 年 5 月第 43 卷第 3 期武 陵 学 刊Journal of WulingMay 2018Vol.43 No.3

 约和监督体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立了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在利益的表达、精英的遴选、政府的组建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政党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国,谈及政治体制改革时,比较常见的表述亦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机构)的改革,原因也在于此。列宁曾指出:

 “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2] 因此,是否拥有比较稳定的领导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曾说: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毛主席作领导核心, ‘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3] 也就是说,一个领导集体是否存在核心,直接关乎党的领导是否稳定。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确立并维护核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因为党的领导不断弱化,造成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为此,习近平同志于 2014 年 12 月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实施以来,党的精神和面貌焕然一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了根本改善。因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概念,明确了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地位,这有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为有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其次,澄清了对民主本质内涵的一些模糊认识,提出了衡量民主的“中国标准”。众所周知,目前学界对民主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主要是基于选举的视角,认为选举是民主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没有选举尤其是竞争性选举就不会有民主。不可否认,对于民主而言,选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选举并不是民主的全部。如果把民主和选举之间划等号,那就是一种典型的唯选举论民主观,它完全忽视了民主概念的其他维度,如参与、法治等等。回顾民主概念的演进历程便可知,民主的初始含义是“人民的统治”,它要求每个人参与政治且拥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权利,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思想家们会把“抽签”而不是“选举”视为民主制的本质的缘故。所以,早期衡量民主的指标是参与而不是平等,因为抽签参与体现的是平等,而选举体现的则是不平等。即使到现在,参与依然被视为是决定民主质量的重要指标,亦如科恩所言:“民主决定于参与—— — 即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参与率。”[4]2014 年,习近平曾指出:

 “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并且直言:

 “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5]73-74这些论述所体现的正是一种以参与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观,同协商民主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还提出了衡量民主是否有效的中国标准—— — 即“八个能否”① 。在“八个能否”的表述中,既包含了评价民主是否有效的一些普遍性标准,如“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也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如“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地回应了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民主制度和实践的责难,增强了理论自信武陵学刊 第 43 卷22

 和道路自信。再次,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权力监督全覆盖。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的支配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监督,确保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习近平指出,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6]126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6]195 。因此,探索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始终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7]而后,广东省深圳市便开始探索实施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权利制衡体系不同,深圳市实行的“决策权、行政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的权力制约结构主要是从权力运行的角度来划分的,因而被誉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三权论”,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2016 年,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7 年,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圆满结束之后,此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旨在解决公共权力的自我监督问题,它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被视为“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8] 。除此之外,在人大制度方面,探索专题询问新的监督方式,赋予了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出台了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以及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的意见,为地方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相继出台了人民政协、政党、城乡开展协商民主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同时,在群团工作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等领域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上述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为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在稳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就为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具体而言,这些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败。方向对了,政治建设便能成功;方向错了,政治建设必然失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朝什么方向推进和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能否发挥,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否越走越宽。正如习近平所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9] 不言而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环,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继续前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它是本质属性,规定了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即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它是发展属性,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的政治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即要适应传统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文化素质的要求。总而言之,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既不能走传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即所谓的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弦更张(即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这一点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将可能陷入困境。黄小钫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展望 2018 年第 3 期23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领导地位。同西方国家先有国家后有政党的政治发展路径不同,当代中国走的是一个先有政党后有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正是因为“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还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担负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其中,政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居于关键性环节,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领域建设的成败。正如习近平所说: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5]62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会引发政治权力结构和公共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牵涉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群体利益,这就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和有秩序地进行。显然,能够承担起政治建设重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什么政治力量,因为它是当代中国最高也是最主要的政治力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或者说主导政治建设,或者说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治建设的全过程,既是由党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政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或解决因推进政治建设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再次,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盲目照搬他国政治制度模式。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可知,虽然美、英、法、德等国的政治制度被归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这些国家的民主制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同为民主共和制的美国和法国,前者实行的是“总统制”;后者则是半总统半议会制;而同为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和德...

篇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当初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是逐步深化的,而贯穿始终的则是对于“文化”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动能作用的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发展到新的时代高度。思想引领优势凸显,文化自信愈加坚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治理体系日趋成熟,这些都为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进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强大动能。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为特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核心要义是“全面”,难点也在“全面”。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硬指标,它还应该包含思想引领、文化建设、舆论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软性指标在内,这主要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向“共同富裕”的,更是指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历史表明,从当初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是逐步深化的,而贯穿始终的则是对于“文化”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动能作用的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致力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浩荡实践,既创造和铸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也使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发展到新的时代高度。这些都为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进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强大动能。

 思想引领优势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确立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并列;围绕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对外传播、媒体融合、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重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精辟阐述,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可以说,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党和政府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主旨,着力解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

 充分发展的矛盾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文化自信愈加坚定。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民族。在千百年自强不息的奋进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主题的革命文化,以及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号召全党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推动这一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寻常百姓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再到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 抗洪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扬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通过这次疫情的生死考验,铸就了光照日月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中折射出的是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在“三大攻坚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实践中经受磨炼,坚定了方向,陶冶了情操,擦亮了眼睛,激发了斗志,更向人们展示了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可堪大用的良好精神面貌。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受教育状况以及国民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早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以教育为例。“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投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19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 4 万亿,占 GDP 比例连续 8 年在 4%以上。全国 6.4 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98.7%的中小学(含教学点)接入互联网,慕课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有力推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19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53.01 万所,在校生 2.82 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 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51.6%,进入普及化阶段。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6—2019 年,高校毕业生累计达 3200 多万,中高职毕业生累计达3400 多万。2019 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0.7 年,新增劳动力中有 50.9%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3.7 年。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的物质生活,也必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统筹实施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为物质载体,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各项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参与文化建设各项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空前激发。截至 2019 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3189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325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33530 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494747 个。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 99.1%、99.4%;人均图书拥有量 7.29 册(张);博物馆总数达 5535 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有新的发展。全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 22.02 万家,从业人员 164.59 万人。电影院线拥有银幕 69787块,自 2018 年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后,银幕总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型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社会交往以及商务合作的平台;以党报党刊党网为基干的主流媒体直面挑战、积极变革,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重要成果,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大为增强,等等。

 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透过“文化”而展开的“国家叙事”以及价值观的竞争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等“硬实力”相适应,近年来,我国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是持续扩大。除了以往“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活动的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以“孔子学院”为基本载体的国际汉学交流以及智库之间的合作向纵深拓展,以中央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领域有序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以“长城”“故宫”“川菜”等为符号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而不同的良好国家形象通过这次疫情大考得以充分彰显,等等。

 文化治理体系日趋成熟。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政治命题以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并且在“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节中,

 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和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改革和治理的历史成就、成功经验、基本原则以及内在规律的精辟总结,同时也从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政治高度,确立了“文化治理”的重要维度,明确了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支撑的一整套制度设计及其治理体系,为我国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从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到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七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缔造,特别是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理想终成现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生共进的,必将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推荐访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成就 经验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