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设施内涵阐释()

 校园文化设施内涵阐释(精选三篇)

 泽德中学校园文化设施内涵阐释 (一)

 从理念内涵到外在形象的统一,“信孚教育”希望建立一个富有个性独特、人文经典、系统严密、稳定持续的学校文化体系,值得推敲阐发和百年传承,让学校因文化得到滋养,让文化因学校而独放异彩。目前泽德中学文化核心理念包含学校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校徽四个部分。

 一、学校校训:严勤细实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精神课程,具有隽永、滋补的功效,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引导做人做事的功效。这是校训的意义所在!泽德中学的校训采纳了家长的建议,确定为“爱、勤、严、实”,它也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校训阐释:

 校训是学校展示自己的文化品牌和面对未来的精神风标,泽德中学校训“严•勤•细•实”的确立,不仅体现了学校“培养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真人”的办学理念,也带有信孚某种“终极”意义的行动取南,具有催人奋进、科学思维、开拓求实的教育力量。在其理念的宣示中,包含着不容忽视的凝聚

 力和感召力。泽德中学校训“严•勤•细•实”对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严”——严谨、严格 “严”——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学精神,学校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古语有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可见严谨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决定性作用。到了近现代,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已经成为学人们在求学和治学阶段的共识。在泽德中学,崇尚“严谨授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治校方略。今天,学校在继承“严谨治学、严格治校”的优良传统外,与时俱进,以严谨的科学思维积极转变治校风格,要求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科学授课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从严执教;严格治校,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训练和教育,要求学生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学会做人。在严谨求学和严格治校的氛围下,引导师生积极向上,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勤”——勤于学思 “勤”——指切磋求索、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勤奋不是“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或以学的徒劳,而应该是学和思的完美结合,是精神上的不懈努力。对于勤奋,孔子告诫他的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掌握知识,“思”是思考分析问题,要使勤奋达致成功就必须把学、思有机结合起来。韩愈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显然也言及此勤奋的深层含义。近 10

 年的泽德中学办学历程实际上就是一幅泽中人勤教、勤学和勤思的历史画卷,操场边、亭榭里、教室内无一不充满着朗朗读书声。在治教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勤奋好学、乐于思考、追求卓越的高素质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从备课到课后反思的科学方法。几年来,教师对于新课标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反思文章以编辑成册,并在上级评比中多次获奖,发扬了泽中“勤于课试”、乐于思考的从教优良传统。在治校上,岳飞的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为学校德育和智育工作的重点。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三省吾身”,不要有假期的观念,勉励学生通过作业和考后总结的方式不断反思所学知识,进一步弘扬“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天,泽中师生的勤奋和朗朗书声的早自修早已成为泽中自我宣示的标志和品牌,成为泽中人不断要求进步的推动力。

 3、“细”——细节 “细”——指细心、精雕细琢、细致沉稳,注重细节,从大处见细,即从大处着想、从细处着手。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也讲到:“细节源于态度”,“细节的问题,根本上是素质问题”。不管是古代和现代,两人都言及事物成败缘于细处的精辟道理。细不仅是求学的素质要求,更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在泽中近 10 年的治校史上,要求细节作为一项基本素质、优良传统和创新基础得到明确的确立和很好的继承。第一、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注意细节的处理,既防范于未然,也着力于建设性关系的建立,在教师群体中制造忠诚与执行。第二、为保证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强调在治教上对学生学业教育的个性尊重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细心执教,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和素质进行精细的深加工,培养学生对细节思考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细心求学的基本素养。第三,学生作为育人的重地,学校也把细心为人融入德育过程中,健全人格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细心待人,在相互交流、讨论的人际情境中领域细心和关怀的重要,引导学生不断以细心的标准认识反思自己。几年来,细心、注重细节已成为泽中人的素养体现,也成为辉煌治校业绩的法宝之一,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4、“实”——求实 “实”——指求真务实、刻苦朴实、探求真知。“实”对于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而言,应该如陶行知所言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从业者不仅要让受教育者能学会做学问,更要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成为一名“真人”。为达到这一目标,全校上下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作为教师,学校管理强调岗位实绩,规章制度建设,强调内容实在,符合学校实际,增加管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及其改革,重视研究实际、重视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帮助学生获得真才实学;作为学生,学校要求他们必须以务实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技能知识,做到知难而上,好学不倦,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求实”理念的影响下,力求真知,脚踏实地,不图虚名。近 10 年来,泽中人求真务实

 的对待着教书育人和求学这一神圣事业,教师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探求真知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刻苦朴实,通过务实的态度和勤奋的努力,不断勇攀科学高峰。今天,“求实”已经成为泽中的办学理念而深入每一个泽中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不断前进的推动力之一。

 “严•勤•细•实”的校训,“气吞重洋千百国、愿作世界第一流”的气慨,淳朴的校风、教风、学风,铸就了泽中丰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盛不衰的基业,成为泽中近 10 年办学史的集中体现。

 泽德中学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管理风格,继续弘扬“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泽中精神。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高品位"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培养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真人”的办学理念,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办学目标:创建受社会广泛认可的“信孚教育”品牌学校 办学目标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自我期待和社会期望,即我们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明确自身的发展走向,将社会担当与学校个性有机结合,体现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的统一。我们新确立的办

 学目标——“创建受社会广泛认可的‘信孚教育’品牌学校”就秉承了这样的思路。

 创建受社会广泛认可的教育品牌学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也是一个很高远的目标。在全社会关注考试分数、重视考试分数的大背景下,要取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不仅仅是对考试成绩的认可,还包括办学者对教育的理解和体认,办学者的教育价值观、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所学校,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必然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高尚的办学德行和一流的教育质量。

 (一)高尚的办学德行 高尚的办学德行,我们要求“信孚教育”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服务和奠基”,主要包括“三个服务,三个奠基”,基本内涵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为社会服务,为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奠基。

 “教育”和“服务”关联,有人很不以为然。但是,教育是为公的,教育是社会公共资源,教育应该培养出身心健康,有良好学养,有公益之心,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公民。服务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教育的使命。

 首先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本质上为学生而存在,有学生需要教,然后才需要教师,才需要校长,才需要管理,而不是为有人需要当校长,有人需要管

 理而存在,所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第一对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就要为学生提供生命安全保障,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提供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教育质量。服务还要体现在情感层面,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不是为升官发财奠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

 其次要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教师是实施教育和教学的最能动的因素,学校要为教师搞好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主要的是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事业成就服务。为教师服务也是间接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为社会服务,为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奠基。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服务和奠基”的办学德行的辐射,也是一种社会服务。

 总之,服务是出发点,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奠基,是落脚点。“服务与奠基”立足于教育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满足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教育

 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细节化的教育保障,做到真心、细心、耐心、创新,让生活在学校的师生和走进学校的各方人士如沐春风,为师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现代社会的创造者。

 (二)一流的教育质量 一流的教育质量,即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管理体制、优秀的发展团队、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育策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1、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流教育质量的灵魂。在制度建设上,在队伍建设上,在环境建设上,我们要时时、处处、事事呈现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校长到教职员工,从教职员工到学生家长,都认同并践行学校的核心理念,举手投足体现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它像阳光一样照耀每一个的心头,像空气一样充盈学校每一个角落。

 2、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效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就是要实现规范而科学的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后勤、行政部门有一套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让每一名教职员工认同并自觉执行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能彼此协调、高效运转,促进学校每个人的发展。

 3、优秀的发展团队素质专业。一流的教育质量的根基与核心是团队建设。我们要建设一支善思考、会管理的干部团队,一支教风正、业务精的教师团队,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工勤团队。三支团

 队向着共同的目标,彼此合作,默契配合,形成学习、研究、服务三者融合的优秀团队,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4、优质的教育资源搭配合理。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人成长的重要营养。它体现学校的特色发展,体现人的个性化发展。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要在英语、体艺课程开发和完善上有特色,独树一帜;在信息化建设上,软件开发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5、科学的教育策略行之有效。不断认识和遵从教育规律和人发展的规律,不断研究教育策略,改进教育方法,有行之有效的系统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富有创新,获得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这五个方面融为一体,我们才可能让孩子从小享受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疲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我敢肯定地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美国思想家加尔布雷思《好社会》)

 良好的教育其结果最终指向促进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还要有善于沟通,合作做事的交往能力;不仅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敏锐与勇气,还要有独辟蹊径,解决困难的实践与创新精神;不仅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还要独具个性特长。一句话,培养富有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人。

 只有实现了高尚办学德行和一流教育质量这两个方面,才能说“信孚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才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创建“信孚教育”品牌学校。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所回答的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罗勒自己在他著作的一开头就引用贝特兰·罗素的一句名言:‘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我们想培养的人的类型,然后才能知道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为好。’”(S·拉赛克 G·维迪努著《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第一版)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从“德”与“行”的统一出发,希望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具有积极的基本道德与基本价值,共融共进,获得和谐发展。

 “信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确定为“培养明德笃行的阳光少年”。阳光象征希望、朝气、给予,明德笃行的阳光少年是身心健康,进取向上的少年,是自信乐观,朝气蓬勃的少年,是具有责任心,乐于助人,富于志愿精神的少年。阳光少年富有朝气、锐气、正气的外在形象,富有善良、乐观、合作的内在品质,富有坚定、果敢、守纪的行为表现。总之在“德”与“行”上实现相对完美的统一。明德笃行的阳光少年需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需要有积极的基本道德与基本价值。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目标定位:各学科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融合,厚实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基础,形成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富有创新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探究的求知欲,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基本道德与基本价值目标定位:基本道德即以“仁爱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做到仁爱、诚实、自律等;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做到尽心尽责、担当责任等;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做到热爱祖国,有社会公德等;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做到爱护环境,积极上进等。基本价值目标即个人的价值标准——仁爱、诚实、自律等;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实事求是、慎于判断、追求真理等;社会价值标准——正直、责任、合作等;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爱国、和平、理解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之一《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在论及“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时,认为“亚洲国家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并将各国所强调的道德价值观念概括为如下几点:

 “1、社会价值标准:合作、正直、和蔼、孝敬长辈、社会正义、尊重他人、公民精神、社会责任感、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劳动尊严等。

 2、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忠厚、诚实、守纪律、宽容、有条理、襟怀坦荡、上进心强。

 3、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和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等。

 4、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 这些价值准则,成为我们泽德中学基础道德和基础价值定位的重要参照。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目标中蕴含基本道德和基本价值目标,基本道德和基本价值目标又寓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目标中,它们形成一致,一脉相承,共融共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这需要教育者尊重教育规律,认识学生发展规律,发扬教育民主,推动教育创新。通过呈现复杂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创设魅力迷人的艺术环境让学生去欣赏;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与社会去体验。让学生产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热爱,责任担当,价值创造,追求高尚。

 四、学校校徽:两色三图案 校徽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识之一,是学校形象的标志和学校精神的表征,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功能,让人通过意象形象直观认知学

 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它应该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外在形象的统一。

 校徽阐释:

 像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集团一样,信孚集团有自己统一的集团徽标,在所有文件、资料、印刷品、赠品、办公用具、宣传广告上,都采用这样一个徽标,徽标主图案由三个连接而成为一个整体,表示着集团是由三结合构成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蕴含集团“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徽标颜色以绿、黄为基本色调,绿色代表生命,黄色代表土地,象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徽标以圆型为基本造型,含全体员工精诚团结,事业圆满之意。徽标又以自由纹样为底,体现集团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同时,图案代表稳定,隐含着集团在开拓、放射中稳步发展的经营思想。从总体上看,集团标志形似地球在无限的空间旋转,大有聚天地之精华,乘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展示出集团超越时空拓展事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宏大气魄。

 教育是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了解受教育者、懂得受教育者、正确判断受教育者、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长处,有足够的宽容去容忍其“瑕疵”、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琢磨他们、去欣赏他们、爱他们的过程!教育需要返璞归真,需要用真挚的、朴素的情感,简洁的、直接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用高超的技巧,简陋的工具,可以琢

 磨出美轮美奂的玉器;用高超的艺术,高度的智慧,简捷的方法,让人性的光辉四射,让人的智慧释放出来,这就是优秀的教育!

 五、学校校歌:信孚学校之歌 校歌以精炼的诗意词章,优美动人的旋律,高亢隽永的咏唱,传达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憧憬和追求,高度浓缩地艺术再现了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泽德中学的校歌也不例外, 附件 1:信孚学校之歌,作词:黄靖中,作曲:劳作康。

 六、校园绿化建设的作法 我校园绿化建设的追求:以“简约、大气、传承”为理念,通过“净化、美化、优化、校本化”的手段,最后目的是建设一所嘉木繁荫、鸟语花香的丛林式绿色校园。

 (1)净化。校园的净化,要做到空中、地面和水中净化。要达到洁净要求,除人工清扫、卫生保洁和管理外,更主要的就是提高师生的卫生文明素质和习惯的养成。还要营造校园生态平衡的环境,必须做到:一要清除污染;二要提高绿化覆盖率;三要利用动物灭虫害;四要营造校内的“林荫带”,形成区域“林荫带”,对小环境能起到隔音、消音、防噪、降温、防灾害、防尘、防低空污染、吸氮、造氧、净化、美化等多功能作用。

 (2)美化。在实施校园绿化中要有立体绿化的观念:乔、灌木与绿篱、草结合,树木与草坪结合,喜阴性植物与喜阳性植物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观叶观花与观果结合,视觉效果与嗅觉效果结合,宏观效果与微观效果结合等等。总之,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创造上佳的绿化景观。

 (3)优化。主要是指校园环境的生态因素优化,如利用“垂直绿化”、“屋面绿化”、“阳台绿化”等,达到清音、调温、防尘、造氧、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等作用。人们常说,校园绿化“三分栽种七分管理”。在同等情况下,校园绿化功能的发挥,重在管理。只有精心管理才能出成绩、出效果。

 (4)校本化。在校园绿化实施过程中,积极赋予校本文化内涵,使之能达到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精神。

 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氛。学校文化氛围可以影响全体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和信念,文化是将学校所有元素粘合到一起的粘合剂。我们期望有幽静、生机、和谐的校园,微笑有礼貌的师生,美伦美奂的音乐,质朴大气的字画,古朴深邃的雕塑,与人心相通相融的厚重原石,教与学皆有效的课堂。这样的学校应该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做人教育;培育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确立一种目标和愿景,并且尊重传统、尊重师生的荣誉;注重沟通和交流,重视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鼓励师生大胆改进、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广阔视野,学生发展多元化。我们的学校

 文化建设理想与思路是:从物质的、精神的层面上多角度地阐释和演绎学校所提倡的文化核心“善”的理念,追求、培育有德性人的价值目标。

 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学校建设核心理念 (二)

 ——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核心理念,它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住学校精神文化这一核心,它对形成学校教师群体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办学理念的来源与特征

  办学理念若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导向性。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即回答“把学

 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实践达成这一目标。第二,精神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应该最容易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无须加以特别的解释。第三,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例如,小学和中学,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有所区别。第四,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 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第五,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花样翻新。以上这五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先进的标准。

  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得到社会承认或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它就会使学校从众多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学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学理念其实是一种“软实力”。它虽然不同于学校中的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办学软件。但正是这种理念却要在将来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愈来愈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二、办学理念的提出和提炼

 办学理念不是凭灵感爆发,甚至靠拍脑袋而能提出来的。一所学校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一般可采取下列工作步骤:

  步骤一: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观念文化之根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学校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自身的适应性。

  步骤二:开展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不能脱离学校所处的社区背景,不能与学校自身已有的观念基础、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的基础。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实践的、可实现的。

  步骤三: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尽管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由校长首先提出的,但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必须在校内征求广大师生的意

 见,开展教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达成共识。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的理念,关键在于它能否取得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校长不仅有责任向学校成员做好解释、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还要广泛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符合学校道德领导的基本思想。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指出,现代学校强调学校成员广泛共享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理念、理想并负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学校管理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对那些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教师们的校长来说,这对他的道德准则、道德领导水平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既充分肯定校长在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又要全面考虑校长的道德素养和领导艺术。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和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的论证会,甚至采用张榜公示、问卷调查、利用校园网、举办各种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提炼和提出学校办学理念,并为学校成员所接受与认可。

  步骤四: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述形式,以标示自己学校的个性。这里应注意三点要求:第一,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能统筹其内核的基本要素,使它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可读性。例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提出了“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试图表明这所学校:坚持教

 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突出其公办性;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地发展,满足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第二,拒斥正确的废话,避免贴“示范”或“特色”或“名校”等标签。如有些学校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如提出“团结、敬业、进取、创新”等理念,表面上正确,其实没有核心理念。第三,语言简洁明了。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提出“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就展现了其强大的思想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但有的学校办学理念冗长而偏颇,不仅不便记忆,也不便于理解和把握,要尽量避免。

  步骤五:要在实践中检验办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新的办学理念提出以后,必须贯彻落实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理念来规范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理念所要求的高质量,培养各个层次的体现学校风格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办学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其对办学实践的反映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只能靠办学实践来检验。也只有通过办学实践的检验,办学理念才能在办学实践中得以更好地体现,才具有现实的意义。要根据办学实践的效果,具体考察办学理念是否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实现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良性互动。

 三、成功案例

  1、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

  办学思路:国学立基、导师引路、技能立身、小班促进、科学发展

  形象定位(发展目标):邯郸市优质特色学校,邯郸市素质教育的窗口

  办学宗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育人目标:有爱心、有教养、会学习、有特长。

  校训:勤谨、谦和、彰德、创新

  教风:博学身范

  学风:敏学善思

  教师发展:成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功带动学校发展。

  学校精神:永不服输、决不放弃

  人才理念:人人成功各得其所

  服务理念:管理就是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

  2、四川省德阳五中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博。

  学校愿景:做巴蜀一流中学,创华夏品牌学校。

 学校精神:大气象、大智慧、大境界。

  校 训:博雅。

  教育理念:博喻。

  品牌主题:创新型学校。

  办学要略:全面激活教师智慧,全程培养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品牌学校。

  3、成都东城根街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理念

  办学理念:

 让理想充满阳光

  让真诚打开心窗

  让挚爱深植沃土

  让生命之花绽放

  关于办学理念的初步归纳

  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注重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求知与践行相结合,培养学生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感悟巴金的教诲、学习巴金的品质,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以巴金的品质为核心,深刻挖掘其教育内涵,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统领,实施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教育策略。

  巴金精神的八大内涵:闪光的理想、深爱着家乡、热爱生活、珍视友谊、把心交给读者、笔耕不辍、真实反思、让生命升华。

  品格教育:结合巴金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突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开展道德养成、公民素质培养以及人格成长三个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高尚、博雅、大气的品格。

  学养教育:深植民族文化的沃土,接受现代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开展学养教育。鼓励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基础上,初步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兼具中国文化精神和现代科学文化素养。

  知行教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引行为和实践,并在传承与践行中感悟、发扬,获得精神的源泉、行为的规范、创新的动力,培养求真、务实、勤勉、奉献的生活态度。

  核心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魂”,只要核心理念的确定具有高度的哲学性、适切性、差异性、统领性与超越性,并真正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再辅以执行系统的跟进与完善,那么从理论上说学校办学理念与行为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就必然会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三)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 ”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校园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校园文化自然以科学知识的传播、创新为特点,是群体文化中较高层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属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属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

 试规则、休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 …… 总之,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汇聚、传递、改制、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发展,建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园文化应体现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持久的历史效应。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校园文化还应是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整体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第五,丰富性。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愉悦身心、艺术审美、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 “ 教育场 ” ,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育人功能。作为潜在课程, “ 润物细无声 ” 。

 “ 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 ” 。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理论探讨、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等,造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五是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六是激励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七是凝聚作用:校园文化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

 四、校园文化的宗旨与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里,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 “ 四有 ” 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校园文化的分类

 1 、校园文化就其模式而言可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比如,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概念、教育观念、归属意识,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教学风格、管理作风、精神氛围、校风、班风、传统等,则可以称为校园的隐形文化。

 2 、校园文化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划分,可分正效应文化和负效应文化。正效应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负效应的校园文化,则使人陷入迷惘、颓唐,或情趣、格调不高。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3 、从层次来说,校园文化又有浅层次与深层次之别。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 “ 康乐型 ” ,它是以娱乐消遣、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为主要目的活动。深层次的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思维探索型 ” ,如探讨哲学、伦理问题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等。

 4 、校园文化还可分为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组织文化(也称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实施策略、规章制度和传统特色等;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由此引发的围绕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活动;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

 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风格,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智、师魂等;学生文化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格,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环境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比如软硬件设备、学校布局、学校卫生、学校绿化、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等。

 六、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 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组织 担负文化使命:传承、创造、交流和应用 身处文化背景:

 “ 尊师重教 ” 3 、学校文化需要自主建设 ( 1 )学校文化需要自主创造,不是说有了学校就有学校文化。

 “ 有知识,没文化 ” :学校的官僚化、市场化、庸俗化。

 ( 2 )学校需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过滤、净化。取其精华:科学、民主、开放、效率等。去其糟粕:重男轻女、不讲科学、不讲卫生、重人情轻制度等,个人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放任主义、物欲主义等。

 ( 3 )学校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学校需要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形成办学特色。学校特色源自学校文化

 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1 、物质文化建设的地位 物质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 “ 环境育人 ” 的作用。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2 、校园建筑建设 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要求实用、审美相统一。宿舍、食堂实用性较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的建筑还要按照卫生角度设计,在朝向、采光、照明等方面按照要求规范设计。

 3 、校园自然景观建设 使校园的花、草、树、木、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 、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5 、教室文化建设。名人画像或艺术画;名言警语;校训校规、班训班规;奖状红旗;黑板报;阅览角。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

 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学校领导文化建设 1 、领导素养与学校发展 2 、教育领导的特殊性 不是官员、不是商人,而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与向导者。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继承者、领导者、设计者、弘扬者和创新者。校长要继承学校文化,新校长不能推翻学校原有的文化;校长对于...

推荐访问:阐释 校园文化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