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谐相处教学设计

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与朋友、家人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

能力: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知识: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逐渐进入了“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叛逆。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他们大多希望在集体或朋友中成为焦点或被关注的重点,一些学生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由于缺乏正确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往往会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从而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也许没有城市独生子女特有的任性、骄横、霸道等不良个性,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与烦恼。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那些在家中受宠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在家中不受重视的较内向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偏远地区家庭教育的方法往往过于简单,孩子一旦缺少家长正确的指导,遇到矛盾冲突时,其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其处理事情的办法也会粗暴简单。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一旦缺乏与人交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储备,学生在面对人际交往产生的矛盾时,往往是惶恐的。他们十分苦恼,又不知道怎么办。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与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了解和谐相处的准则。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化解矛盾。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做调查、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通过“与人相处的黄金规则”这个活动导入,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产

1 / 3

生共鸣,使学生知道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通过“发生冲突怎么办” 和“有话好好说”活动环节,使学生在进一步讨论中学会运用与人相处的准则,学会换位思考解决冲突。

教学重点

感受与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了解和谐相处的准则。

教学难点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化解矛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与人相处的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与人交往的规则”“发生冲突怎么办”“有话好好说”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1.[播放动画:我的烦恼]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在与周围人交往时,有没有令你或你让别人感到不愉快或不舒服的经历?谈一谈当时的感受。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2.[播放课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素材进行研讨: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时应遵循怎样的准则?你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与人交往准则的格言警句?(板书:学会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结:与人和谐相处,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设计意图: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活动二 发生冲突怎么办

2 / 3

[播放动画:发生冲突怎么办]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样的经历,你有过吗?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填在书上的表格中,然后交流。说一说你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
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化解矛盾。(板书:换位思考)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与人相处的准则、学会换位思考解决冲突。】 活动三 有话好好说 1.[播放动画:哪种方法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可开展“悄悄话信箱”活动,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信箱。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探讨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2.[播放动画:有话好好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小光的爸爸看到这封信后会怎样做?你觉得用写信的方式解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可行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板书设计

学会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 有话好好说

3 / 3

第三课 《学会和谐相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2.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3.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也并不是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这就要我们学会和谐相处。(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1.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3.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4.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5的表格。并交流他们填写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感悟,然后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

活动二:发生冲突怎么办

1.阅读课本P16的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

2.引导学生填写课本P17的表格,然后交流。

3.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1)我与最要好的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该怎么办?

(2)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管理班级,但有些同学却不领情,还说我多管闲事,想表现自己。我该怎么办?

4.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
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⒌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议一议

1.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悄悄话”信箱,然后让学生选取两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

2.全班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种与长辈交往的方式?你最不喜欢哪种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教材P18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3.教师趁机引出教材中小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你认为小光的爸爸看到这封信后会怎样做?

(2)你觉得用写信的方法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可行吗?

(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像小光那样,当与长辈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并想方设法与他们沟通。

4.活动延伸。就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如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四、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

2.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发生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学了本课之后,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沟通呢?

3.你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学会和谐相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对联,激发学生兴趣,直观的感受本课的学习主题,宽以待人,和谐相处。

2、沟通互动是具有民主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策略,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尽量的使学生情感尽情流露。

3、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和同伴交流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懂得与人交往的规则。 教学目标:

1、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2、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3、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感受与人交往要和谐相处的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1、收集与人交往的名言警句和与人交往的故事;

2、写一件自己与人交往时经历的不愉快的事情。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悄悄话”小信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也并不是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这就要我们学会和谐相处。

板书课题:3.学会和谐相处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1、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3、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4、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5的表格。并交流他们填写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感悟,然后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

活动二:发生冲突怎么办

1、阅读课本P16的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

2、引导学生填写课本P17的表格,然后交流。 3、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1)我与最要好的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该怎么办? (2)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管理班级,但有些同学却不领情,还说我多管闲事,想表现自己。我该怎么办?

4、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
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5、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议一议

1、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悄悄话”信箱,然后让学生选取两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

2、全班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种与长辈交往的方式?你最不喜欢哪种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教材P18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3、教师趁机引出教材中小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你认为小光的爸爸看到这封信后会怎样做? (2)你觉得用写信的方法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可行吗? (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像小光那样,当与长辈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并想方设法与他们沟通。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
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小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解决矛盾冲突,与人和谐相处不能只讲在口头,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4、活动延伸。就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如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三、教学总结

四、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

2、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发生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学了本课之后,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沟通呢?

3、你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与人交往的规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宽容 尊重 理解 认同 欣赏 沟通 诚信 分享 换位思考、心平气和

教学反思:

《学会和谐相处》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与人交往”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高年级学生的独特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的目标,围绕“与人交往”这个主题纵深并拓宽,全面展现了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对事情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朋友和友谊也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与烦恼。此课需要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和谐相处,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学会和谐相处》教学设计

执教人;郭振东

单位:西平县人和王孟寺小学 联系电话:13949553329 时间:2018年3月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作文12020年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演讲稿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作文12020年

将相和名师教学设计

相交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相处 学会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