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回归创业

   

在全州回归创业经验交流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重大部署,交流经验,弘扬先进,对实施回归创业工程进行再动员,推动全州迅速掀起回归创业热潮,促进我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午,大家参观了鹤峰县回归创业企业和回归创业人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场。刚才,鹤峰、建始、江坪河电站作了典型发言。他们在回归创业工作上见事早、行动快,走在全州前列,为推动全州回归创业工作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对我州回归创业工程的总体评价  

近几年,我州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正在由单向输出向双向流动转变,出现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可喜局面,一大批外出打拼多年的成功人士,利用打工增长的见识和本领,获得的资金、信息和技术回到家乡创业兴业,逐步成为劳务经济开发的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多来,全州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在65万人左右,每年打工经济总收入在70亿元左右。目前累计回归人员在5000人左右,创办的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1600个左右,总投资75亿元左右。打工经济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我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部分外出人员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资本,掌握了创业技能和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了他乡创业的成功人士。我州鹤峰县下坪乡成清波,1991年辞职下海经商,1996年自办公司,现任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华清电力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如今已从一个打工仔成为2006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名列中国胡润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总资产近百亿元。  

   打工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初步形成了“外出务工潮”与“返乡创业潮”对流,输出与回流互动的“劳务共振效应”。这种“一人回归创业,致富一方乡亲”的发展模式对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县城经济乃至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全州“回归创业工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回归工程已成为我州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州在水电、药化、绿色食品加工、旅游等各行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招商引资,其中回归创业企业投资额占我州全部招商引资额度的40%以上。如鹤峰籍人士成清波继2005年7月回鹤峰县投资2500万元用于鹤峰城市建设后,近两年又先后投资35亿元和13亿元用于我州大型水电工程江坪河电站和淋溪电站的开发建设。2008年,为了提升鹤峰城市品位,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他又在鹤峰县城杨柳潭新区拟投资1.12亿元建设一家五星级商务宾馆。同时,还先后在恩施、利川、建始等我州其它县市投资兴业,回报家乡。仅成清波一人,就先后在恩施投资总额近60亿元。利川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万人,其中返乡创业人员近2000人。市委成立了“回归工程办公室”和招商专班,市政府还通过创建“腾龙工业园”和“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环境,目前已通过“回归工程”实现招商引资2.88亿元左右。来凤县目前共有199名回乡创业人士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99家,总投资规模1.54亿元,吸纳劳动力1595人,预计可新增产值3亿元,年上缴税金3000万元。建始县2008年在外就业的农民工达到了10万人,近几年每年务工收入约7亿元左右,每年通过邮局汇回家乡的资金就有3亿元左右。其中回乡创业兴办大小企业总投资规模达1.22亿元,创业带动就业人员4431人。咸丰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9万余人,全县回归企业已达94家,投资总额7567万元,2007年实现利税总额1103.6万元,解决就业人数668人。恩施市回乡创业人员930余人,创办各类企业和实体117个,就近吸纳劳动力3000多人。总投资规模1.12亿元。巴东县目前回归企业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其中年度投资额度超过5000万元的有2家。  

    (二)回归创业人员是新农村建设的“双带”能人。回归创业人员大多是“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他们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对于培植市场主体、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各种要素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回归创业极大地促进了州域经济对外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时由于他们既熟悉农业农村情况,又经受过市场经济和城市工业文明的陶冶,他们思路开阔、勇于进取,他们回归创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现代农业,这既为农业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信息,也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他们成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人。巴东县官渡口镇返乡创业人员杨敏,在家乡创办了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疫病诊断于一体的湖北双敏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2007年公司销售仔猪6000余头、商品猪3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在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科学养猪,推行产业化模式,成立了官渡口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5000余户发展生猪养殖。而公司建立的“万头瘦肉型商品猪基地”,辐射周边100多个村,影响带动8000多农户实行规模养殖,年养殖生猪8万多头,养殖成本从原来的每头600多元下降到400多元,以此给农民增加收入240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咸丰县回归企业从2003年的不足10家发展到现在的94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从事农业产业化建设。如咸丰籍的北京清华大学教授余孟尝携科研成果回乡创业,投资组建了余氏农特产品开发公司,目前已建成300亩坝漆出口基地,计划建成千亩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县两个5万亩(桐油5万亩、生漆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力争产值3亿元以上。部分回乡创业人员还被当地选为村主任,他们在带来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鹤峰县走马镇升子村回乡创业人员刘成坤,自担任村主任后,带领群众修路、开渠,发展茶叶、木瓜等特色产业,全村人均收入从不足800元提升到3275元。鹤峰县泉峪村黎克望回村担任村主任后,带领群众修通组级公路22.6公路。他还个人掏钱2.4万元购买30株无性系茶苗分发到村民手中,鼓励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据统计,我州回归创业人员中现有  人担任村职干部,有  人创办了 农业龙头企业,他们为全州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回归创业的方式和领域呈现多样化,回归经济贡献逐步增加。回归创业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领域由传统的种植、养殖、交通运输、商品零售服务业向水电、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化工、建材五大工业支柱和新兴服务业逐步扩张,进一步延伸到旅游、物流、教育、中介、房地产等领域。鹤峰走马镇回乡创业人士刘成坤,投资6000万元组建成坤房地产开发公司和金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鹤峰走马镇人熊家喜在外创业成功后,投资1200万元对鹤峰屏山景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些企业的回归创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创业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格局。有的是独资创业、有的是合资创业、有的是企业联合农户创业。如咸丰县朝阳寺镇鸡鸣村村民秦国权、熊浩、覃明成等四人联合创办了“隆盛菜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6万元,从山东引进良种鲁西黄牛81头,采取统一购售、分散养殖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咸丰忠堡镇村民罗爱斌外出务工返乡后,则采取的是“企业联合农户”的创业方式。他从2003年起开始陆续投资150多万元兴建了“湖川种猪良种改良有限公司”,以整村为单位建立了3个生猪养殖基地,对基地农户实行“包种猪供应、包技术防疫、包饲养指导、包商品猪收购”,目前该公司已在其基地农户共投放种猪600头,参与农户100户,预计今年每户可增收8000元左右。我州回归创业经济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正逐年增强。一是促进了财政增效。全州家回归企业投资总额  万元,2007年实现利税总额  万元。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据初步统计,全州回归企业经常性用工达到 人,极大地缓解了就业难题。三是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州回归企业共带动农民增收万元。四是加快了产业发展。如鹤峰县成清波回乡投资就加快了鹤峰县的水电产业发展。各县市回乡创业人士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我州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四)农民工回乡创业趋势明显,回乡创业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平均文化程度。通过对回归人员专题调查发现,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多为上个世纪80年代出门的务工人员,这些人中平均每8个人左右就能出现一个老板,他们从打工到老板的周期一般是15年。务工人员从打工到老板的的转变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资金积累、技术因素和市场经验。目前,务工人员积累这些条件较以往相对容易。一是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日渐重视和工资的逐年增加,加速了他们创业资金的积累。二是新一代务工人员的素质较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务工人员提高很多,过去外出打工者多办是以卖苦力为主的文盲半文盲居多,而新一代务工人员普遍具有中学文化,有不少人还是职高毕业,还有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这使他们学习技术的能力增强。再加上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很多务工人员都掌握了一技之长。此外,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也比以往能更快的培养起农民工的市场意识,再加上我州近几年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这些利好因素都将缩短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周期,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同时,随着今年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一方面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但另一方面也无疑将增加更多的人返乡创业。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回归创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抓出实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州积极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作为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投资创业环境不优。投资创业环境不优主要表现在软环境治理方面成效不明显。近年来虽经州委州政府大力整治,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市场主体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速。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真正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审批程序仍然复杂繁琐,让业主耗费精力太多。有的部门照本宣科,死搬教条,灵活性不够,审批事项该取消的没有取消,该简化的没有简化,让业主办事感觉很不方便。二是收费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种种原因,行政事业收费规定落实不佳,基层和企业普遍反映收费环节多,累计费用高;“三乱”行为和“吃拿卡要”在一定范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税费负担偏重。其主要表现为,对返乡创业者进行税收没有减免和优惠,即便在创业初期,都是按正常保准收取税费。同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越减越多的趋势。  

   (二)回归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回归创业企业普遍存在受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的共性问题。很多回归创业人员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但由于资金不足、贷款困难,失去了很多进入市场发展壮大的机会。回归创业融资难是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其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家实行信贷收缩政策,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放贷权限上收,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几乎成为代办处,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二是回归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薄弱,难得到贷款支持也在情理之中;其三是新办企业大部分是租用场地,缺少有效抵押物;其四是政府对回归创业尚未纳入投资担保体系。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甚至部分人士还认为,“我们当地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二)回归企业管理不善。回归创业人员虽然在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看到了某一产业的发展前景,但是回归后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盲目投资导致了有产品、没销路、有圈舍没畜禽的现象,大多“管理落后,经营不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一是受文化程度和综合知识的局限,不少人思维观念传统,营销方式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和战略眼光。二是虽然回归创业人员在务工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管理企业的经验,但影响创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创业者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四)对回归创业服务引导不够。很多外出务工者回归创业过程中都认为应该有一个针对回创业的专门服务组织,而现实在中因为没有这个专门的组织,致使他们有困难没有地方可申诉,有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对外出创业人员的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服务缺位、不到位现象。许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希望回乡创业,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家乡的招商引资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对回归创业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心存顾虑,不敢贸然投资。全州有65万人外出打工,但回乡创业的只有5000人左右,投资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回归企业不到2000个,比例并不大。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五)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回乡创业的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开办,这是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我们调查中发现还有部分地方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如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回归创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对较少。工业园区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新型工业的基础条件。云梦县在县级经济开发区和各乡镇工业园都开辟了回归创业基地,并搞好土方平整和园区“六通一平”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回归创业企业最佳的选择就是进入工业园区发展,但就我州情况看,回归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并不多。仅以鹤峰县为例。该县虽然近年来积极围绕鹤峰经济开发区和太平、燕子、走马工业园吸引企业进园投资创业,但由于各工业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综合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致使回归创业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的并不多,难以实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七)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给基层农村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城市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民工返乡潮,把城市失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相当部分转嫁给了农村,农村基层政府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将正在慢慢显现。因为这些返乡的民工带回来的不是现金、消费和人均纯收入数字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稳定的巨大压力。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精英、二代民工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新课题。大量农民工的失业,让习惯于打工致富的农民重新认识他们跟土地的关系,也给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敲响了警钟。据湖北省劳动保障厅统计,湖北省有750万人外出打工,在9、10月里,已经有30万湖北籍农民工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提前返乡。因此,有关民工安置、培训、维权、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引导回归创业等各项工作一下子多了起来。返乡的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刚回来大家都忙着访亲探友。如果一段时间再找不到事做,赌博、打架这类治安问题马上就会冒出来。目前回流人群还未集中求职,主要原因是临近春节,许多在外漂泊了大半年的农民工选择暂时与亲人团聚。就业冲击的出现,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份以后。与基层稳定相对应的是,面对没有劳动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其本来属于城市政府的失业管理的行政成本开始转向农村。就业是稳定的前提,正确服务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任务将进一步繁重。  

三、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掀起回归创业新高潮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给我们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但也提供了很多难得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其负面影响的程度比我们预料的更为严重,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对我们来说不可避免。从国内来看,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再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倒闭,使得老板往中部跑、工人往家里跑,是包括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力的好机会。各级党委、政府在实施回归工程时,要充分认识这些大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破解难题,强力推动,努力使回归创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破解回归创业的主要难题。回归创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创业用地难、资金融通难、企业用工难等“三难”首当其冲。只有认真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回归效应。为此,州委、州政府前不久安排州委办公室牵头,成立了由州委统战部、州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20人的调研专班,深入8个县市和部分企业、乡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回归工程”专题调研活动,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州委、州政府将于近期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意见》,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都有新的举措,各地要认真落实。在用地方面,要把回归创业纳入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好回归创业的生产经营场地。对在开发区、工业小区等落户的回归企业,要优先安排生产经营用地。在农村就地创业的,允许通过迁村腾地、用地置换、宅基地换房等方式,盘活农村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将腾出来的集体土地优先用于回归创业。要引导和鼓励回归创业者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回归创业企业兴办的规模化养殖场占地,凡不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视同农业用地。在融资方面,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回归企业发展。适当放宽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充分发挥现有担保机构的作用,为回归创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贷款的基准利率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同时享受手续费补助以及贷款损失补偿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加快担保体系建设,解决好回归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用工方面,要将回归创业企业用工培训纳入由政府资助的“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给予培训补贴。  

(二)开辟回归创业的绿色通道。一要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回归创业者进入。要降低工商登记门槛,只要不污染环境、不干扰邻居、符合安全条件,回乡创业人员的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都可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回乡创业人员投资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要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二要提高办事效率。要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大力倡导“马上办”的工作作风。三要优化创业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向回归创业者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侵犯其合法财产,不得强制要求回归企业参加培训、评比、考核等活动。要设立回归创业的热线电话,接受回归创业者的维权投诉。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回归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破坏回归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四要提供人性化服务。要及时、高效地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其他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改善回归创业的基础条件。要鼓励引导回归创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力求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污染集中治理、土地集约利用。要加强产业指导,按照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科学规划创业园区的产业布局,集中发展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同时,要防止“一阵风”,尤其要防止以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为名乱圈滥占耕地,防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四)落实回归创业的扶持政策。各地要将回归创业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享受同等甚至更优惠的税收政策。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国家和当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的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适当放宽条件,优先审查认定为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相关税费优惠。从事个体经营的回归创业人员,经营收入达不到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各地要按照鄂发[2008]12号文件要求,加大对回归创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五)畅通回归创业的交流渠道。各地要因势利导,加强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其他恩施籍在外人员的联络和沟通,把他们的故乡情结转化为回归创业的动力。要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通过各地驻外办事处、商会等组织与他们沟通感情、传达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定期召开外出成功人士亲属朋友联谊会,听取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动员其在外亲属回归创业兴业,投身家乡建设。  

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开创回归创业工程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协调配合,合力推动。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在抓回归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片面的思想认识。有的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回归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有的地方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重招商引资轻回归创业;有的认为现在还是劳务输出为主的时期,提回归创业为时尚早等等。不消除这些认识误区,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就没有坚实的思想基础。首先,要营造创业氛围,培养争当老板的进取意识。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上级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使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优惠政策、发展措施深入人心。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弘扬创业文化、增强创业本领、树立创业典型、传播创业经验。通过宣传人们身边熟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创业激情,培养人人想当老板、敢当老板,踊跃创业的意识和氛围,加速实现从农民工到老板的转化。其次,要破除单打独斗的传统习惯,培养共同富裕的团队意识。浙商遍天下,温州人在全世界都有商会。他们经商创业的成功,除了敢于吃尽千辛万苦以外,讲团结合作,追求多赢也是重要经验。我们要破除农耕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破除“单打独斗”的传统习惯,强化合作、双赢和多赢意识,致力于共同创业、共同富裕。第三,要克服“红眼病”心理,培养敬重创业的尊商意识。要消除不健康的攀比甚至仇富心理,大力弘扬劳动致富、创业光荣的精神,致力于通过诚实劳动、用正当竞争的方式,向先富人群看齐,形成尊重创业致富、竞相创业致富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策要加强对回归创业工程的领导。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合力推动回归创业工程。劳动各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回归创业作为就地就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认真抓好创业培训和维权服务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把回归创业作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新的增长点,加强指导。扶贫部门要把回归创业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个重点来抓。农业部门要把回归创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成员回乡创业兴业。发改委、科技、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银行、税务、工商、物价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责,切实为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机制。要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回归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表彰对本地经济贡献大、安置就业人员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成绩突出的回归创业人士,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回归创业工作先进县市的评选活动,表彰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力度大、效果好的县市,把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作为评价地方投资环境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要健全工作机制。各地要明确分管领导,健全工作专班,确保回归创业工程常年有人抓。各级劳务办要加强对回归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实施回归创业工程,贵在实干。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扎实工作,迅速兴起一个回归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潮,为恩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全州 回归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