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与评价研究(齐春香)

  摘 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运用现代管理思想,不断完善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与评价,对于质量保证体系的高效运转意义重大。文章从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概念和构成入手,分析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的内涵与目标,提出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评价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 保证体系 控制评价 研究

水利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水利建设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段,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并贯穿于整个水利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对这一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和评价,是确保整个质量保证体系有序、高效运转,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1概念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简言之就是为建设优良的水利工程而建立的思想、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标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涉及到水利项目建设的每一岗位和各个环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项具体的水利工程来讲,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的四个阶段中,相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质量。设计质量、监理质量、施工质量直至验收后的工程质量,都要有相应的质量体系做保证。对工程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来讲,也必须建立健全各自的质量保证体系。与此同时,各阶段之间、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也需要有完善的质量体系保证。

1.2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1.2.1质量保证的思想体系思想体系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ISO9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人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一切的操作和控制都是由人来进行的。现代管理思想认为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思想体系,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质量意识,实行质量工作“一票否决”制,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

1.2.2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通过建立具有权威性、各级领导挂帅、部门参与、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灵活畅通的管理体系。就一项具体的水利工程而言,主要有四种质量保证体系,即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量保证体系。四个体系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构成为这一具体工程服务的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三级质量保证网络构成:

一级质量保证网络即业主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业主和其内部的质量管理机构组成,负责对设计、施工、监理的质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监督考核业主内部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处理有关质量问题。

二级质量保证网络就是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各自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各自部门质量追踪检验和质量问题的处理等。

三级质量保证网络是各个保证体系内部所形成的质量管理网络,一般也有领导层、中间层和生产组分组成,主要是负责各种质量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并及时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预防和纠正错误。

这三级质量保证网络的健康有序运行,就可以有效提高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反馈速度,从而快速、准确地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1.2.3质量保证的管理体系要围绕质量管理这个中心,集中一切力量落实管理目标,建立一套适用的强有力的质量责任体系。要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例如人力资源、施工用材、工作环境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从质量管理、审核、控制、监督等方面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结合水利建设项目质量标准,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方针,做到工程验收时有据可查。要制定各项工作规程,包括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都应有自己的工作规程,有业务的,也有技术的。要规定质量评价及奖惩办法,将质量目标纳入工作全过程,并实行质量终身制,工期、资金结算、检查验收等都要以质量为先决条件。

2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的内涵与目标

所谓控制就是一定的主体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可控因素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它具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标、控制手段和信息沟通五个要素。

控制主体即为实现既定目标的施控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业主。而就设计、施工、监理来讲,他们的部门主管也是他们各自的控制主体。

控制客体即影响控制主体目标实现的可控因素,也是控制主体控制活动的承担者。上面提到的二、三级质量保证网络都可以看作业主的控制客体。而相对于控制客体内部而言,三级质量保证网络又是二级质量保证网络的控制客体,二级质量保证网络则是三级质量保证网络的控制主体。

控制目标即控制主体的既定目标。尽管各个质量保证网络各自的控制目标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所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控制手段即控制主体所采取的作用于控制客体的方法。业主对设计、施工、监理的控制由于控制目标的不同而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各自内部的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信息沟通即控制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他们内部之间的质量信息反馈,例如质量数据、报表等。通过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传递,利用组织协调手段,及时防止和纠正质量问题的发生。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所建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达到实用、合理、经济、防灾、安全和充分发挥效益。要实现这一目的,没有有效的控制是不可想象的。施工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购配件和机具设备的质量,测量、试验、验证、旁站、督查、例行手续等,如果没有完整有效的控制,就很难保证其质量,也就谈不上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水利建设项目质量行为,才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确保国家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

3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评价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评价,应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不同的控制目标,各控制目标分别需要通过若干个相应的控制要素予以实现,而这些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则是根据一些容易发生错弊的环节特点进行针对性控制,不同的控制点有着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控制目标,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才能预防和发现各种错弊。对控制采取什麽样的评价方法,要结合不同建设项目以及参建各方的具体情况加以确认,不能一概而论。但无论怎样评价,都可分为一般性评价和具体评价。一般性评价以具体评价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评价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3.1一般性评价

3.1.1完整性评价建设项目应设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机构是否设置齐全,是否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自始至终的全过程控制。这是评价的首要一条,是基础。

3.1.2合理性在满足了完整性评价后,要进一步评价各项控制措施与方法设计和执行是否适用,是否经济。不能片面强调控制措施与方法而给项目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3.1.3有效性评价项目建设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材料设备、工作环境等是否可以满足,建设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结果。还要评价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利用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自我完善机制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有效性评价是控制的精髓,有效性评价以完整性、合理性评价为基础,完整性、合理性评价以有效性评价为目的。

3.2具体评价

3.2.1控制要素评价对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的五个主要控制要素进行评价。每一个要素可以细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主体要素涵盖的项目就有业主的操守及价值观念、执行能力、组织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行等。

3.2.2作业层面评价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与项目相关单位的不同特点以及其内部的活动特点来细化控制要素,设计控制活动。实际上就是要素评价的细化,只不过要比要素评价更加繁杂。

作者简介

齐春香(1964-),男,汉族,山东庆云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农村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水利工程 质量保证 春香 体系 评价